烏蘭浩特機場:走進小機場 見證大變化
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奮勇爭先。翻開興安盟四十年的發展篇章,民航事業如天空中燦爛的星辰、大地上閃爍的星光,點綴在興安盟發展的征程中。時光追溯,今非昔比,烏蘭浩特機場航站樓面積、通航城市、職工數量、林立樓宇的成倍增長,經營品質、服務水平的提高,保障能力、安全裕度的不斷提升,無不見證了幾代民航兒女的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無不見證了民航事業的飛速發展、馳而不息。
從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看發展
“現在機場的基礎設施真是今非昔比了!”退休黨員孫玉超在回憶烏蘭浩特四十年來的發展和變化,不禁感慨萬分。
舊機場距市中心4.3公里處,面積為2.8平方公里,有2條跑道:主跑道是1400米的混凝土道面,副跑道是600米的土質跑道。“舊機場沒有圍界,百姓可以隨便從機場區域穿過,每當飛機即將降落或起飛時,職工會扯開嗓子喊道‘趕緊撤出跑道’,每個人因此都練就了一個好嗓子,直到1985年,收回耕地2535畝,并在四周設置鐵絲攔網,警戒標志。”孫玉超講述道。
機場雖“簡易”,可也一直運行到1992年才進行新機場的籌建。由于舊機場無法適應現代化民航事業發展的需要,且距離市區較近,機場凈空條件不理想。在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烏蘭浩特遷建新機場的立項報告后,新機場建設項目于1992年5月10日破土動工。新機場位于烏蘭浩特市東北方向,義勒力特蘇木北。距市中心16公里,占地總面積為1.256平方公里,總投資為6357萬元,飛行區等級為3C級。1994年12月,從舊機場搬遷到新機場。歷經三年時間籌建,新機場于1995年4月5日成功通航,2000多平方米的航站樓,1800米的跑道,使機場的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為提升夜航和通用航空保障能力,于2000年修建助航燈光和專業停機坪,結束了機場無夜航的歷史。
▲1999年使用的航站樓
新機場投入使用后,為滿足大型飛機的起降,進一步助推地方經濟的發展,2006年7月25日,烏蘭浩特新機場擴建工程正式破土開工。2006年12月22日,烏蘭浩特機場擴建工程一次試飛成功,首次起降波音737-800飛機。2008年5月25日,烏蘭浩特至北京南苑機場波音737-700飛機首航,結束了只能飛小型飛機的歷史。
▲2008年煥然一新的航站樓
然而,隨著發展腳步的增快,2012年,烏蘭浩特機場吞吐量破20萬人次,曾經設計高峰小時客流量可達600人的航站樓和年吞吐量11萬人次的“新”機場再也滿足不了旅客的需求了。
2013年,烏蘭浩特機場航站區、飛行區進行了新一輪的改擴建。4月和9月,烏蘭浩特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和航站區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5年投入使用的新航站樓
2015年1月8日,隨著國航CA1283北京飛往烏蘭浩特的航班平穩降落在機場新建跑道上,烏蘭浩特機場2600米的新跑道順利投入運行,滿足B737-800等所有C類航空器運行。機場新舊跑道成功切換,使用20年之久的舊跑道退役為滑行道使用。7月30日,新建1.8萬平方米航站樓正式啟用,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萬人次。新航站樓的投入使用,結束了“平房候機樓”和“沒有登機廊橋”的歷史。
近兩年來,烏蘭浩特機場積極爭取民航上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著眼于長足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升級現代化標準配備,全覆蓋的監控系統、自助值機柜臺、電子登機牌、CRJ900以下機型登機廊橋接駁通道、候機樓母嬰室以及自動氣象觀測系統、PBN飛行程序、優化周邊四條航路等創新舉措的投入使用,軟硬件設施設備的升級和改善,提升了機場的基礎保障能力,安全裕度大大提升,為烏蘭浩特機場實現品質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日趨健全的組織機構看發展
烏蘭浩特機場原為民航烏蘭浩特站,1992年8月,由科級單位升為處級單位,為政企合一的國有民航站,歸屬民航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局管理。2003年12月19日,民航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離后,民航烏蘭浩特站更名為烏蘭浩特機場公司,隸屬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下設綜合辦公室、經營管理部、航務保障部、運輸服務部、機場機務保障部、安全檢查站、派出所、旅客服務公司8個部門。
2008年,對組織機構重新進行了設定,共設綜合管理部、財務管理部、規劃發展部、地面服務部、飛行區管理部、航務保障部、航空安保部及派出所8個部門;2010年增設安全質量部;2013年規劃發展部更名為市場規劃部,綜合管理部更名為辦公室,對各部門職責進行了再次劃分。2016年4月,順利完成總分公司改制工作,烏蘭浩特機場公司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民航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烏蘭浩特分公司,由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變更為分公司。
組織機構的完善,使各部門分工得到明確、職責不斷細化,溝通協作更加完善。
▲1978年航站部分戰友合影
▲2018年6月23日,新航站樓前員工著制服展風采
從持續攀升的運輸數據看發展
四十年來,烏蘭浩特機場運輸生產成績增長顯著,旅客吞吐量連年激增,捷報頻傳,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喜人成果、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飛躍。
1978年,烏蘭浩特機場旅客吞吐量僅為1975人次。轉到新機場運行后,機場的吞吐量才有了比較明顯的增長,2001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萬人次;2011年在抓住發展機遇的同時,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2012年在穩步運行原有航線、持續開通新航線的基礎上,吞吐量突破20萬人次;2015年實現轉場運行后,共運送旅客超45萬人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2016年、2017年,吞吐量實現較快增長趨勢,分別突破57萬和67萬人次,在自治區內支線機場中,增速穩居前列。
為方便興安旅客出行,讓乘坐飛機出行由“遙不可得”變成“觸手可及”,近年來,烏蘭浩特機場在陸續開通新航線的同時,也持續推出了優惠政策,包括2折學生票、低至150元的特價票、60歲以上老人免票、“舒心飛”月票、“云上公交”產品、“旗縣”體驗飛、集贊飛、生日飛等優惠政策,為興安盟人民打造了便捷的空中通道,成為了興安盟對外交往的重要樞紐,更好地服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從持續提升的安全服務保障能力看發展
四十年來,烏蘭浩特機場不斷推進安全工作穩固向前,積極加強行業探索和創新,努力提升安全服務品質,促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始終從旅客的角度出發,不斷提升安全服務保障能力。
▲始終堅持真情服務,陪伴“小”旅客平安出行
▲2017年8月10日,圓滿完成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重要飛行保障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麗江機場:騰飛的翅膀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