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人飛機買家愛豪裝 價格不是最大問題

兩英里的公路只能讓汽車行駛兩英里,而兩英里的跑道卻能讓飛機把你帶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這或許還不是最吸引中國富豪的地方。
一架二手“挑戰者605”正在非公開市場出售,其交付時間是2012年,已飛行時間只有281個小時,起降120次——“該飛機目前由中東某國元首擁有”, 在面對其前任擁有者的身份時,數據在中國買家眼里統統都成為浮云。
中國正在成為私人飛機公司的新戰場。
2013年上海亞洲商務航空會展上,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總裁艾德·博倫介紹,2009年后美國和歐盟兩大公務機傳統市場銷量連年下滑,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卻逆勢反彈。
達索獵鷹公務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侯頌詠日前在上海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也表示,雖然2006年才在中國賣出第一架商務機,但現在中國已成為達索獵鷹新飛機訂單最大的市場。達索獵鷹半數用戶來自上海,絕大多數是民企。
今年4月胡潤研究院和興業銀行私人銀行聯合發布的《2013高凈值人群另類投資白皮書》顯示,億萬資產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有計劃購買公務機的比例達15%,有租賃公務機意向的更達到16%,映射出公務機中國市場的巨大潛能。
最愛大飛機
中國買家更喜歡大型、寬敞、座位更多、內飾豪華的私人飛機。價格并不是最大問題。
有意思的是,前述白皮書顯示,包括價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并不是富豪們購買時所看重的因素,他們購買私人飛機時前四大考慮因素分別是:品牌、口碑、專業人士的意見、外形。
中國富豪們還熱衷對飛機進行內部改造,比如豪華麻將桌、卡拉OK等。
前述白皮書發現,中國私人飛機買家喜歡大品牌。包括馬云、史玉柱、王健林等都購買的是價格約3.4億元的灣流G550,恒大集團的許家印更是同時購買了一架灣流G550和一架空客A319。
這在侯頌詠看來,顯得不可思議和浪費。他說,“其實對于有些出行半徑不超過幾個小時的客戶來說,中短航程的小飛機已經足夠了。”如果出行半徑不大,只在鄰近的城市,選擇小型直升機最便捷。
達索獵鷹的銷售情況也是如此,長航程的大飛機是最暢銷機型。侯頌詠介紹,中國地區大部分訂單都是購買獵鷹7X。獵鷹7X屬于長航程的商務機。達索獵鷹今年將向中國市場交付10架獵鷹7X,未完成訂單量還有約20架。中國現已成為這種三引擎噴氣機的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
不僅私人客戶,金融租賃公司也喜歡購買大飛機。
2012年11月30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向民生金融租賃交付了一架萊格賽650。這是民生金融租賃于2011年10月向巴航工業訂購的13架萊格賽650飛機之一,將由一位匿名的中國客戶使用。萊格賽650是可遠程跨洲際飛行的大型噴氣公務機,售價約2億元人民幣。飛機可以不經停從倫敦直飛紐約,或從北京直飛阿聯酋迪拜。
民生金融租賃還訂購了三架巴航工業的世襲1000超大型噴氣公務機。此外,巴航工業還與工銀租賃簽署了一份10架萊格賽的銷售協議,其中,包括5架飛機的確認訂單和5架飛機的意向訂單,首架將于2013年底交付。
達索獵鷹:中國銷量占亞洲80%
過去一年在中國的銷售量占達索獵鷹整個亞洲市場的80%。達索出品的公務機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為60%。
已在達索公司供職25年的達索獵鷹國際銷售高級副總裁賈可博認為,私人飛機并不是一件奢侈品。“私人飛機和私家汽車一樣,都可以提高企業家的時間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私人公務機最主要的一個特征是高效,對于商業人士來說時間就意味著金錢,中國領土遼闊,商業人士外出經常會把時間浪費在旅程中,而私人公務機能為他們省去很大的時間成本,從而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
但飛機的昂貴不僅僅在購買時,購買后的費用也很驚人。有人為飛行算過一筆賬:不算油耗,每年維護費為飛機價格的5%;除了雇傭一個機組,還需要委托專業的公務機公司托管和維修保養,每次起降、申請航線費用都不少;飛行200小時左右,需要一次大維修,花費大概在100萬元左右。這樣計算,一架私人公務機一年的費用高達數千萬元。
在海外,達索的著名客戶包括《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及F1車王舒馬赫。而在中國,胡潤百富研究報告顯示,達索的客戶包括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海鑫鋼鐵的李兆會等等。
一家香港咨詢公司調查發現,典型的中國內地買家,以制造業和采礦業主居多;出行目的地中,80%都是內陸地區,20%是歐洲和北美;除了商務目的之外,很多買家還喜歡接送家人和朋友。
“中國的私人飛機買家們很容易受到其他老總們的影響,口碑相傳是重要的傳播渠道。同時,他們很看重品牌。另外,他們有一些固定的預期,比如說總想要一個折扣,事實是,他們并不在乎便宜了多少錢。”一位香港的公務機咨詢顧問稱。
為迎合中國越來越多富豪購買私人飛機的需求,法國的達索獵鷹在北京設立了客服區域總部,將于2013年6月投入營運,一些飛行員常駐北京為客戶提供服務與支持。
將來達索將派更多的飛行員到中國提供支援服務,并設立索賠經理等職位,中國客戶今后再也不需要在深夜找美國的客服代表了。其中,最有特色的服務是簽派培訓,包括研究飛機性能、飛機航線的設計、飛機飛行高度以及載油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2013年上海亞洲商務航空會展主辦方上海機場集團介紹,2012年在大中華區地區注冊的公務機數量已增至336架,上海機場的公務機航班量達到3800架次,每年增幅逾10%。預計3至5年內,上海年公務機運營保障能力可在6000架次的基礎上增加1.5倍到1.5萬架次。
盡管如此,私人飛機在中國的發展還面臨注冊手續繁瑣、耗時冗長、飛行時間受限等種種困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合同能源管理:機場節能改造的現實路徑?
- 下一篇:航空業:機場盈利穩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