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機樓茶座:當文明出行成為社會焦點時
在某海外媒體開展的“最不受歡迎旅客”調查中顯示,中國旅客“穿著隨便”、“說話聲音過大”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認知。針對春運期間旅客文明出行,各航空公司和機場做了一系列宣傳工作,提醒旅客在出行時注意形象、舉止得體。屢屢引起社會熱議的“孩子在飛機客艙過道隨地大小便”、“中國旅客因對空乘出言不遜,被某外航拒載”、“旅客因爭搶行李架在機上拳腳相加”等事件,讓我們不禁反思:當文明出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焦點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文明行為缺失的嚴重性。
在教育孩子時,中國人基本上都會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們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文明禮讓的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人們又在不經意間或隨性中破壞著“孔融讓梨”的文明,讓自己成為教育孩子時的批判對象。在資源有限的客艙中,一些旅客為了爭奪行李架,為了調整座椅靠背以獲得更大的空間,為了拿到最后一條毛毯,輕則口角之爭,重則拳腳并用。當這些現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我們真該反思一下,在教育孩子注意文明禮儀時,我們自己的腰桿能挺得多直?
透過諸多不文明現象,我們可以看到以自我為中心的影子。一些旅客一上飛機,就旁若無人地脫下奔波了一路的鞋,任憑復雜的氣味彌散在密閉的空間中,即便周圍旅客側目掩鼻,只要我能放松舒服;一些旅客在飛機上和同伴越聊越興奮,聲音穿透力越來越大,即便旁邊旅客在閉目休息,只要我能酣暢淋漓;機上毛毯枕頭有限,一些旅客一拿就是好幾個,誰先看到誰先得,即便可能還有很多老人和兒童旅客更加需要,只要我能溫暖舒適。這些現象,讓眾多旅客本就奔波辛勞的出行又平添了幾分不和諧。還有一些旅客的“自大膨脹”更是令人無法接受:在高大強壯的旅客面前,瘦弱的乘務員被命令著將沉重的箱子放入行李架,他們以為一張機票的價值就能讓“上帝”任意發號施令。在航班延誤時,一些旅客對工作人員輕率地說出侮辱性語言,進行人身攻擊甚至采取暴力行為,他們以為航班延誤了,就可以任意發泄不滿的情緒。在客艙安全檢查時,乘務員提醒旅客關手機、調直座椅靠背、系好安全帶,有的旅客不配合,愛答不理,甚者出言不遜,他們以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凌駕于航空安全規定之上。
其實不文明現象的始作俑者往往也是直接后果的承受者,機上打斗的旅客被帶到公安部門,對工作人員出言威脅的旅客被拒載,有不文明行為的旅客受到周圍旅客的排斥或譴責,這些不和諧因素可能讓他們原本即將開始的快樂旅途不再快樂�?鞓仿猛拘枰拿麟S行,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和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豁達,就像旅客文明出行的雙翼,讓旅行更加順暢。當文明出行的話題如一杯清水般寡淡無味,不再成為新聞熱點時,我們的旅途會有更多的溫馨和快樂,希望就是即將到來的這個春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低成本航空迎來大發展仍需時日
- 下一篇:廉價航空迎來綠燈 服務可壓縮安全莫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