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繼平:未來中國的航空業將會有一個大發展時期
交通系統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就好比血脈系統對于一個人體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人的血脈系統。體魄高大強健的人,都有一個粗獷順暢的血脈系統。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或者說國家實力,也與這個國家的交通系統密切相關。 因而,一個國力強大的國家必然有一個發達的交通系統,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交通系統包含水面運輸,地面運輸和空中運輸, 即水陸空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在近代航空業發展之前,世界上的交通運輸主要依靠水面船只和陸地車輛的運載。這兩種運輸方式屬于平面運輸。在航空工業興起后,交通運輸就變成了立體的形式。
水陸運輸雖然具有載量大的優勢,但是, 它們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水路運輸。國內內陸的水路運輸主要依據江河湖泊的水運通道。水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船只的安全航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水資源的緊缺,江河水位的降低,水路運輸在未來的中國將面臨一個嚴重的挑戰。同樣的道理,陸地運輸靠的是鐵路和公路。這些道路一方面要占領很多農用耕地,另一方面要克服許多險惡的自然環境, 比如說江河湖泊和崇山峻嶺。
空中運輸不需要面對以上的這些自然地理環境的困境。有的人可能會說, 航空業受到氣候的很大影響,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航空運輸會受到嚴重的干擾。這種說法是事實,但是, 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 水陸運輸同樣會受到嚴重干擾的,是不是?
中國的國情很特殊,一方面人口眾多, 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還有是大學生的增多, 農民工的潮流,這些季節性的流動人口極大地加重了中國季節性的交通負擔。另一方面,中國的地理環境很特殊,崇山峻嶺多,可耕地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少,而且那些豐產的可耕地都在東部沿海人口稠密地區,為了滿足大量的人口流動和物資運輸的需求,依靠陸地運輸必然要興建各種道路。這些道路必然要占去很多可耕地面積。
鑒于這樣的境況,我認為國家未來在交通運輸上的戰略決策應該建立在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從長計議, 把重點放在空中交通上。
我這樣說的主要考量是:空中運輸首先是快捷方便, 效率高。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會更愿意選擇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也有能力和更愿意支付比較昂貴的交通費用。因而,將來人們出門辦事或者旅游會選擇乘飛機的方式。其次是空中交通不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也不需要占領很多的可耕地。這對中國相對緊缺的可耕地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解脫。再者, 空中交通屬于立體的形式, 空間大,余地大,機動性強。
所以,從戰略層面來看, 發展空中交通是中國未來的首選。我的意思是,未來的中國要盡量使人員的流動通過空中交通來完成,鐵路主要是用來運輸物資的,這也是當今美國的實況。
根據這樣的分析,我估計今后的中國將會有一個航空業的大發展時期。我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我說的是正確的。這是因為現在的中國領導人都是優秀的管理者,他們一定具有這種職業素養和戰略目光。
在我的想像中,未來的中國將會大量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各種類型的民用客機,各個縣級城市都有現代化的民用機場。因而,航空業將是中國未來的一個潛在的巨大發展平臺,將會給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機遇和動力。與此同時,人們也從空中交通的快捷方便上獲得高效的生活方式得到實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