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機場準點率墊底”該如何“補鈣”?
我國內地機場準點率到底有多差?美國FlightStats調查數據報道,全球61個最大的機場中,起飛準點率最差的7個都來自中國內地,其中杭州蕭山、上海虹橋、上海浦東位列“最差三甲”。報道援引中國民航局數據稱,如將去年所有內地航班晚點時間加起來,一共可達232年!
航班延誤這事兒,似乎也沒必要過于糾結。事實上,對于常在空中飛來飛去的國內旅客而言,遇上航班延誤,可以說早已是家常便飯,以至于航班準點,倒是要受寵若驚,忍不住要以“人品好”自詡了。
應當承認,導致航班延誤其實有多重因素影響,除了飛機晚到、機械故障、空勤人員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之外,天氣影響、空域管制,甚至旅客行為,同樣是導致航班延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天氣與空域管制,基本屬人力不可抗因素。不僅如此,在航空業內人士看來,“大機場出現擁堵很正常”,由于大機場航班起降頻密,不只是空域擁堵,機場起降能力本身也存在瓶頸,大機場承受更大壓力,航班延誤情況更加嚴重,似乎也情有可原。
不過,即便“大機場準點率差”的確是個普遍現象,且上海、北京等機場也早已躋身國際最繁忙空港之列,但是,承受類似甚至更重起降壓力的國際機場,其實并不在少數,何以全球61個最大機場中,起飛準點率最差的7個都來自中國內地,上海浦東等三個機場更是位列“最差三甲”,內地機場航班準點率差,恐怕并不能全用“機場太大”來解釋。
當然,也有專家提出,我國的民航業還在發展階段,機場規劃與建設的相對滯后,機場分布的過于集中,進一步加劇了當下機場擁堵與航班延誤的局面。只需假以時日,隨著機場建設的合理化,效率的提升,大機場準點率問題完全有望緩解。不過,內地機場準點率早已不是第一次墊底,而是多年來長期穩居末位。內地航班準點率為何成為痼疾,恐怕更值得反思。
比如,眾所周知的空域資源分配問題,如民用與軍用空域資源的二八格局,因此,緩解機場準點率差,適度放開空域資源,當然也繞不過去。
再如,機場與航空公司的調度與管理能力,同樣有改善的空間,盡管航班延誤受多重因素影響,但準點率低背后的航空服務不透明,權責不對等,也不容忽略。既然航班延誤的真正原因并不公開透明,相關責任機構也無需承擔相應的經濟成本和懲罰,準點率差也就并不意外了。在這方面,美國對于航班延誤就有明確的罰則。旅客登機后飛機在跑道上仍停留3個小時以上的航空公司,將承受罰款。罰款標準為每名旅客最多2.75萬美元。罰則的明確,自然會對航班準點率形成強約束。
基于此,正如航班延誤有多重因素,改變內地機場準點率墊底的窘境,也就必須多方反思并改進,并真正建立起優化提升航班準點率的的良性機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深航空姐艷照”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機場建設請給城市記憶留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