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互聯服務當有韌勁兒
自11月12日起,東航將與中國電信合作,率先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提供空中互聯服務,成為國內首家將空中互聯服務投入商業運營并在國際遠程航線上為旅客提供空中上網服務的航空公司。這意味著,在這些航班上,旅客在飛機進入平飛狀態后,可以利用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連接客艙內的WIFI信號,體驗網頁瀏覽、即時通信(微信微博)、空中購物等網絡服務。
對于經常搭乘飛機出行的旅客而言,這無疑是個喜訊。但當筆者將這一消息告訴幾位身邊的朋友時,得到的回應是“不能高興得太早”“網絡穩定性好不好也不知道”等。從這些回應中不難看出,對于航空公司能否做好空中互聯服務,大家還是持懷疑態度的。
說實在的,民航之前推出過一些個性化、暖人心的服務項目。這些服務項目在剛推出的一段時間里,都令人備感舒適和愜意。但是用著、用著我們似乎就感覺不到這種服務了,或“虎頭蛇尾”,或“有始無終”,或不了了之。以空中餐食服務為例,多年以前,旅客出行發現能夠在航班上享受免費的餐食,總覺得喜出望外。但久而久之,若是餐食更新不及時或一成不變,留給大家的印象只能是“不是雞肉飯就是牛肉飯”。再比如,機上閱讀服務,在有的航班上,還能看到乘務員為旅客發放報紙,但是有的航班上旅客根本看不到報刊的影子。那么,這項服務究竟是取消了還是暫停了,旅客不得而知。
如今,民航又開始提供空中互聯服務,這項服務的確是觸碰到旅客的“興奮點”了。但航空公司同樣面臨著挑戰:這項服務可持續多久?這項服務會不會是換個花樣讓旅客掏腰包?旅客可以從網絡中享受到新聞資訊瀏覽、電子期刊閱覽嗎?這些新聞、資訊、期刊的更新頻次如何?可以在線購物嗎?購物過程中網絡會不會中斷?或許,這樣的期望值在當下看來有點過高,但是,提供一項這樣的服務,旅客往往就會心懷期望。既然真心期盼這項服務,自然也想知道,類似于空中互聯這樣的服務,是不是真的能給旅客帶來實惠,是不是真的能夠堅持到底?
越來越多“想旅客之所想”的服務在民航出現,這是民航的進步,也是時代的召喚。然而,這些服務要真正溫暖人心,服務到旅客心坎兒里,還需要堅持到底,不斷完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伸腿費”為何不受旅客待見?
- 下一篇: 落寞貴族——航空貨運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