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鬧”是對公共安全規則的褻瀆
11月13日凌晨,由北京飛往大連的MU2312航班上,一男子違規多次使用手機,并對前來勸阻的安全員進行毆打,導致航班返航。航班落地后,該男子被首都機場公安分局西航站區派出所民警帶走調查。(11月15日《北京晚報》)
不聽飛行安全員勸阻,頑固在飛機上使用手機,并對安全員進行毆打,導致航班返航,這起事件不能說是一種鬧劇,站在和諧文明社會發展角度來看,體現出部分國民對公共安全基本常識的缺乏,更折射出一些人對公共安全規則的褻瀆。
據了解,手機不僅在拔打接聽過程中會發射電磁波信號,在待機狀態下也會不停的與地面基站聯系,搜索信號連續性很強,會對飛機導航系統產生干擾。對于依靠無線電工作且飛行精確度非常高的飛機來說,無線信號被干擾將會是致命的安全隱患。
也許有人認為,偶爾或者個別人不關閉手機,對飛機信號干擾概率比出門被雷劈還要小,其實,在飛機上關手機和系安全帶一樣,都是做到“萬無一失”,不過為了扼殺“萬中有一”的幾率,遵守規則才是對公共安全的保證,畢竟公共安全規則的制定是有理有據可依的。
從飛機上頑固使用手機導致航班返航,到高鐵動車上吸煙造成停車等一系列影響公共安全的事件來看,其實就是部分人將自己的私欲凌駕于公共安全之上的表現,在法制社會中誤讀自由和權利,把公共安全規則拋之腦后。如果一個沒有公共安全秩序的國家,談何安全和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飛機上頑固使用手機導致航班返航,既破壞了公共安全秩序,也是對法律底線的一種挑釁。有違必有罰,“機鬧”嚴重影響到了飛行安全,其危害性當事人可以想象和預見。所以,對于惡意破壞公共安全秩序行為,除了加大處罰力度外,提高公共安全意識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公民素質提高了,公共安全規則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有效執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 落寞貴族——航空貨運何去何從?
- 下一篇:廣州南站白云機場服務設施將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