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機場客運量重回中部第一 貨運發展需“補課”
2012年,鄭州機場年貨郵吞吐量15.11萬噸、增幅50%,超過武漢天河機場成為中部第一。3月27日,本報獨家報道此消息,引發武漢民航業關注。
今年首季度,武漢天河機場客運量終于超過長沙,重回中部第一,業界稍感欣慰。
貨運發展能否借鑒客運經驗?記者連日走訪,尋找答案。
先機已失,武漢需錯位競爭
民航專家直言,鄭州航空貨運已在中部PK中勝出。武漢先機已失,又缺乏臨空產業支持,“補課”尚需時日。再加上全球航空貨運持續走低,此時與鄭州“血拼”,得不償失,必須錯位競爭。
武漢市民航辦人士說,可靠客運帶動貨運,“去年,鄭州開通9條國際貨運航線,武漢開通10條,不相上下。”依靠新航線,今年一季度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反超長沙,重回中部第一。
隨著客流量上升、波音777等大飛機相繼入駐,客機腹艙載貨潛力正進一步發掘。法航武漢飛巴黎航線,采用大型寬體客機可載貨30噸,去年貨運量達2882噸。
打造中轉樞紐,“喂飽”客機腹艙
湖北機場集團副總經理朱學慶說,2012年武漢GDP突破8000億、全國位列第九,鄭州5547億元,排名第二十位,“航空是市場晴雨表,武漢經濟總量遠強于鄭州,貨運量絕不應落后。”
與鄭州相比,武漢軟肋在臨空產業。但產業配套需省市政府統一規劃,不可能一蹴而就,武漢機場如何作為?
朱學慶提出打造“樞紐+門戶”的“1+1”目標:所謂“門戶”,就是發展國際及地區航線,將武漢打造成中部對外開放的窗口。“門戶”一成,中部客、貨源集中到武漢中轉,形成“樞紐”。
如此模式在天河客運市場已獲成功:目前天河機場國際通航點已達25個,一季度境外航線客流量19.2萬人次,湖南、安徽甚至廣州旅客都來武漢中轉出國。
朱學慶認為,貨運同樣適用該模式,“香港工業并不發達,本地貨量不多,但香港機場提供中轉服務,一度成為全球第一貨運機場。”
中國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陶鈞也認為,全貨機直飛貨源地最受地方政府歡迎,但成本巨大,現有貨量和運價很難覆蓋飛行成本。相反,國內越來越多的國際航空貨物,經客機腹艙、卡車中轉至門戶機場后再轉運出國,“武漢可在此發力。”
機場航企聯手,提供高效低價服務
打造中轉樞紐,高效與低價是關鍵。
目前在武漢機場內,機場、南航、東航3家貨站各自為政。朱學慶說,準備向香港學習,構建貨站經營“公共平臺”,由機場、基地航空公司、貨站管理公司、大型物流商共同成立貨站經營合資公司,統一管理貨站,提升效率。
同時,武漢正積極爭取在中部地區率先獲得保稅航油的資格,降低國際航線成本。加快推進“大通關”和EDI電子報關建設,為國際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在漢基地航空公司也不甘落后。南航湖北分公司表示,將在漢推出全國首創的“南航快運”業務,承諾直達航班貨物當天送達。南航貨運部總經理趙鳳生說,湖北夏有龍蝦、秋有螃蟹、冬有菜薹,生鮮水產品暢銷全國,“魚苗運去新疆,也可12小時內到達。”
航空快遞或將率先突圍
全球第一的美國孟菲斯機場,七成貨量是快件。順豐快遞在漢設2架專機,去年貨運總量達2萬噸,接近天河機場總量20%。
網購火爆,快遞業正成為民航貨運主業。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快遞企業“上天”并整合公路運輸優勢,可極大地提高物流效率,“向航空貨運擴張已是大勢所趨。”
武漢已是電商、快遞企業競相落子“熱土”。已經或計劃在漢設立華中分撥中心的電商、快遞企業,包括當當、京東、蘇寧易購、順豐、圓通、申通等。除順豐外,圓通也計劃在漢設航空樞紐,執飛全貨機。
民航人士強調,武漢應在快遞業此輪擴張中抓住機遇,吸引更多航空快遞資源落地。湖北機場集團表示,將重點扶持順豐航空、郵政航空等全貨機航企,打造精品貨運航線,加快發展,降低價格。
不過有航空人士提到,目前武漢機場貨運規劃用地僅1400畝,急需增加面積。此前,中國郵政國內分撥中心擬選址武漢,最終因用地緊張而選擇了南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安全開不起“炸彈玩笑”
- 下一篇:國際航協:今年一季度全球航空業盈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