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返航危險的美麗
蕭山國際機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掛號信。信里講述了一份感激之情、一次不多見的返航、一個不多見的特例:9月15日,陳靜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家里打來的電話,稱她家中的女兒和婆婆出了車禍,女兒當場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從杭州趕回長沙,但等到她趕到機場時,已經錯過了最后一班從杭州直飛長沙的班機。絕望無助之際,機場叫回了已經準備起飛的班機,重新搭上了陳靜,讓她能第一時間趕回長沙。(詳情)
贊成 制度之上有人性
為遲到的旅客返航,不僅在蕭山國際機場的歷史上不多見,在其他機場恐怕也是很罕見的。況且,這一次不是為了某個明星,不是為了某個特權領導,而是為了一位剛剛失掉女兒的普通母親。這實在難能可貴。
據中國消協、民航運輸司發布的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有76.5%的消費者遇到過航班延誤,49.5%的消費者對航班延誤后的服務不滿意,表示滿意的消費者僅占16.8%。現在對于航班誤點,詬病頗多。造成誤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讓公眾難以接受的就是讓領導先飛、特權人士“插隊”造成的“誤點”,不過,這次完全不同,是為了一個普通乘客返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以往“特權至上”做派的修正。本來,一個普通人的“誤點”,機場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可機場卻沒有這么做,而是義無反顧地主動相助,盡自己的力量為一個普通人開辟了愛心綠色通道,只因為這是位剛失掉女兒的特殊母親,這是人性化的體現。實在沒有理由不為此贊嘆。
應該說,機場絕不是一時沖動為一個普通乘客返航,而首先是有安全保障。因為晚間蕭山的航班數很少,沒有對其他航班造成影響。航班原定起飛時間是凌晨,沒有其他航班在時間上與其沖突;其次,在程序上做到了對其他乘客的尊重,征得了機上133名乘客的同意;再次,和機場涉及地服調度、配載等7個部門進行了有效溝通。在一切就緒之后,才決定返航的。
這次返航,機場付出了不少代價。除了燃油消耗,還有對航空公司來說比金錢更貴的晚點率。飛機晚點了整整一個小時,其他乘客的權益也受到損害,不過,這一切,為了一位母親,是值得的,機場的表態讓人動容。雖然不可能為每一位晚點旅客返航,但只要有可能,機場就會盡最大努力,確保服務以人為本。
制度之上還有人性。當一個孤立無助的母親需要在第一時間“看”到女兒,機場在條件允許的情形下,為之大開綠燈。這樣的做法可贊可嘆。
王軍榮 業界形象的華麗轉身
目前而言,我國已經形成火車、汽車、飛機等為運營的多種模式,而且表面上有一些壟斷空間,實際上彼此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各方也都在拼價格、拼服務,并不斷提升整個行業形象。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關鍵時為奔喪女折返,實在是個非常“華麗的轉身”,必然在業界樹立起頗有吸引力的形象。對追逐利潤的機場和航空公司而言,這肉眼看是損失不小,與盈利的原則背道而馳,但跟平時高額的廣告費比,實際上卻又是小巫見大巫。
再者,飛機起飛、火車啟動看似有嚴格規定,可現實中起飛、火車晚點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不僅這種晚點現象至今沒有能力杜絕,而且長期以來民眾對此情緒十分之大。別小看乘客的這種情緒,因此而衍生的糾紛,曾經讓機場和航空公司頭疼不已。雖然說,也不能因為火車、飛機有晚點現象就鼓勵乘客不按時乘車登機,但在特殊情況下變通一下,這無疑有利于疏通公眾積怨。在乘客與之積怨甚深之際,如果這么一通融能換來日后乘客對飛機偶爾晚點的理解,建立起一種相互之間的最起碼信任,其收益又如何能用金錢來衡量呢?
不難看出,一些人擔憂此例一破,一些規矩方圓便喪失了,今后大家會因此受到不必要的影響。其實,這種擔憂也是沒必要的。一方面,機場會視具體情形而定;另一方面,乘客也不會幼稚到沒有一點自知之明、凡事不知孰輕孰重的程度,或者日后總給機場出難題。更何況,那些認為機場如此做是對大家不負責,這似乎有一定道理,可這個大家難道不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個人組成,誰又敢保證這一輩子不會碰到一點特殊情況?
賀成 反對
“身份”不能破壞規則
突發的車禍,傷亡的親人,延誤的班機……故事一開始就為這次特殊的飛機返航打下了緊張、悲傷的基調,也令后面的“人性化返航”,充滿溫情而打動人心。
但是,每一個樣本,除了帶給我們感動之外,還應該給我們以警醒,撥開溫暖、陶醉的面紗,我們還要看到這次返航的巨大社會成本:最直接的就是燃油消耗及對環境的影響。再就是晚點率。雖然獲得了其他旅客的同意,然而133名乘客、7個部門為一個人返航,其社會成本未免太大。而機場的跑道有限,改變起飛時間,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航班的升降,盡管CZ6490航班原定起飛時間是凌晨,沒有其他航班在時間上與其沖突。但是,我們不該忽略的是目標機場——長沙機場下一班旅客,得到的飛機晚點的真實信息是什么?還有多少不知情的人在為這次人為延誤買單?
更不容小覷的是,“人性化返航”隱隱釋放出的危險信號,即飛行規則是可以隨意改變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情狀、管理部門的“一轉念”而轉變。這其實開了一個不好的口子。眾所周知,航空飛行屬于特殊運輸,有著諸多禁忌,比如起飛和著陸時禁止使用一切電子設備,空中管制、機場安檢都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對天氣狀況的要求也遠高于地面。一系列明確、嚴厲的管理制度,才是飛行安全的根本保證。一旦輕易打破,后果不堪設想。比如每一個乘坐飛機的旅客都是要趕時間,而延誤班機的旅客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特殊理由,這次你為陳靜開了綠燈,下一個類似情況是否會依此類推?否則,對下一個旅客是否公平?因為飛機延誤,旅客大鬧機場的案例我們見得還少嗎?倘若特殊情況就可以打破規則,群起效尤,混亂場景不敢想像。
權貴階層也好,平民百姓也罷,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因為“弱勢”而隨意放行和因為權貴而特意媚迎,本質上并無不同,都是利用自身的“特殊”而破壞規則,無視法律和他人權益、公共利益的表現。故而,“身份”不是破壞規則的殺手锏,人性化關懷不能以犧牲制度和規則為代價。“返航特例”,當下不為例,永不為例。
王麗美 提醒
最該被表揚的是乘客
我們在為機場、航空公司叫好、表揚的同時,卻不應該以沉默對待飛機上那些整整晚點一個小時的乘客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一個肩負社會責任的企業來說,以人為本,充滿愛心,本就是應該的。實際上,付出愛心的,遠不止機場和航空公司,而是包括航班上所有的乘客。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航班上所有乘客的愛心與大度,才讓這起愛心返航故事盡善盡美,令人稱道。從弘揚社會正能量的角度,對同機乘客愛心和大度的表揚,作用也會比僅僅表揚機場和航空公司要大得多。
雖然面對一位母親家逢意外時想要“回家”的迫切之情,航班乘客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應該的。然而,應該的卻不是必須的。愛心歸愛心,權利歸權利,愛心的正當不應淹沒權利受損的不當,因為愛心不屬于不可抗力的范疇。盡管根據現有相關規定,航班只有在晚點4小時及以上時,乘客才能獲得補償,但機場、航空公司卻不應該只高調對待被表揚,而對權利受損的其他乘客采取刻意忽略和低調處置的態度。
苛刻一個家逢意外的母親對航班上的每一位乘客提出表揚,是不理性的。但對機場、航空公司,以及新聞媒體來說,對同機乘客發出大聲的由衷贊美,則是理性的要求,并不過分。
類似的愛心新聞不多,所以該受到關注。但類似的新聞背后,都呈現出共同的“人性弱點”,就是表揚與自我表揚,批評卻不自我批評。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我們先力求于自我批評和表揚他人,就會和諧很多,就會更大地弘揚社會正能量。在這一起愛心返航故事中,我們應該把最真摯的表揚和掌聲送給同機的乘客們。
三言兩語
●不為特權,只因人世間的溫暖,為南航叫好!
——尚伯樂
●為一人改變航行,打破規則,未嘗不是一種危險的美麗,接近一種“天大的玩笑”。
——徐大發
●太有人情味了,贊!
——江清
●不僅為陳靜帶來希望,更為中國人帶來正能量。
——馬子曉
●同情母親,但應該處罰相關人員。對于陳靜來說是得而復失的一小時,對于飛機上的其他人,沒準就是無法挽回的一小時,孰輕孰重,誰決斷的了?更不要說飛機返航帶來的安全隱患。人情味總是聽起來很美,尊重規則才是對所有人都公平的。
——胡飛
●在公眾的安全面前,任何人也要讓步的。所以不幸的陳靜在這件事上真的很幸運。
——吳莫丫
●機場方面為普通旅客返航,其急旅客所急的好意毋庸置疑。但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服務行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這只是一個平常之舉而已。
——高君波
●飛機“返航”所需的各種客觀因素或可能性,不可能經常因人所需或人為故意甚至惡意地“有求必應”、“幸運出現”,故而,類似陳靜女士所遇見的“溫暖的返航”不可能“日常化、經常化”,可遇而不可求,不必當作絕對參照或示范,難以簡單“復制”。
——張渤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服務就該多“等等旅客”
- 下一篇:空客稱未來20年中國航班需求將超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