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通航產業要注重產融結合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通用航空有著巨大的需求,比如說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援、工業航空和農林航空都存在著巨大的增長潛力。按照產業發展規律,未來十年,我國通用航空將迎來高速發展期,撬動上下游產業的千億聚寶盆。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也需要金融創新,只有實現通航產業與金融行業的全方位產融結合,才能夠使通航產業飛起來。

通用航空應用領域 可以預見,國務院部署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改革創新擴大有效內需,將會進一步帶動通用航空產業各個領域的發展, 促進社會各方力量對通用機場的資金投入和建設。通用航空產業鏈涉及領域廣,與其他產業的交聯密切,比如制造、運營、機場、維修、空管、培訓等通用航空服務的探索,都需要開拓各種融資渠道,需要國家財政、商業銀行、租賃、證券市場以及產權市場的多重支持。 中國良好的通用航空未來,已經得到外資青睞和深度介入,2014年股神巴菲特旗下的私人飛機業務利捷(NetJets)就拿到中國民航局的飛行牌照,成為首家開始在中國運營的全球私人航空公司,就是一個例證。

巴菲特和他的利捷航空公司(資料圖) 雖然,近幾年來民航局按《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持續對通航企業進行了補貼,這對于一些資金緊張的通用航空企業來說,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渴”。但是,針對多數通用航空企業要實現發展盈利,加快通用飛機、導航通信等核心裝備研發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還需要借助多種金融工具、平臺,利用多種金融手段,在通用航空行業中探索出明晰、穩定的盈利模式,讓各類通用航空企業搭上普惠金融的快車。(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欒大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