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航空渴望進入“平民時代”
20日清晨,在陜西渭南蒲城內府機場外,聚集了十里八鄉的百姓,大家等著觀看將要舉行的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飛行表演。
“希望自己孩子長大后能開上小飛機。”一位當地農民的話引起了周邊人群的一陣嘲笑:“真是吹牛不打草稿,還以為自己是千萬、億萬富翁?”
話雖不好聽,卻道出了目前中國通用航空的真實狀況。國際知名航空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以私人消費及公務出行為目的的通用航空僅占全部通航小時數的10%,而私人飛機使用者則以富豪、大型企業以及部分國企負責人為主。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私人消費以及公務出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民航局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通用航空飛機共有1610架。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通用航空機隊要達到萬架規模,這意味著機隊保有量每年要實現22%的復合增長。
“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得有兩個前提條件。”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副總裁張洋說,“一是未來國家低空開放的政策能夠順利落實;二是中國通航市場要逐漸從政府相關行業應用過渡到以公司和個人為主的商務和私人應用。”
自2010年中國政府出臺《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后,中國的低空開放正在按改革時間表推進。不過,中國通航市場從政府相關行業應用過渡到以公司和個人為主的商務和私人應用,卻任重道遠。
中國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飛機租賃事業部北方區總經理王福厚說:“現在,中國通用航空還是主要為政府服務,以公司和個人為主的市場服務還沒有成為主要方式。”
業內人士指出,在市場份額不多的公司和個人中,富豪、大型企業以及部分國企負責人是其主體,中等及偏上收入人群被排斥在這個市場之外。這種情況一方面造成近年來中國成為購買天價公務機的主力,另一方面也給中國通用飛機保有量今后能否大幅增長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副秘書長高遠洋說:“目前,全球高端公務機廠商其訂單的25%來自中國。而相比于美國的23萬架,中國現在通用飛機的保有量僅為1000余架。”
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宋慶國說,美國通用航空形成現有如此大的規模,緣于二戰后大量空軍飛行員復員,形成一個龐大的飛行群體,這些人群中除了富翁外,還有很多中產階段。中國要形成這樣數量級的飛行群體,還需要很長的過程。
業內人士認為,要使中國通用航空機隊到2020年達到萬架規模,光靠公務機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更多中等及偏上收入的人群來購買通用航空飛機。據中國通用航空專家委員會預測,這部分人群到2020年的飛機保有量約有4000架時,才有可能達到整個行業萬架的規模。屆時中國通用航空的“平民時代”才有可能真正到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