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觀點:機場安全文化之我見
民航系統自身安全裕度較低,一方面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方面所需保障的業務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各方保障資源己趨于飽和,但同時民航局對保障航班正常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自身條件下,如何確保安全,滿足發展,需要思考和研究。安全文化作為機場組織文化中的一部分,應該在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對組織的各個成員形成統一的規范與影響。企業在建設安全文化過程中,可采用的主題與方式較多,如安全知識競賽以及安全誠信文化等,并持續宣教,固化至公司所有員工思維當中。
安全文化的建設,助推了一家公司被評選為世界五百強企業最安全的公司、對社會最負責任的公司,該公司就是杜邦公司。其安全文化己經得到了社會各行業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認可和學習借鑒,并幫助杜邦公司實現了長期的安全、卓越的生產運行。伴隨杜邦公司的成長與發展,安全文化已成為杜邦落實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石,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標是零事故。與大多數公司不同,杜邦公司一直以來在安全投入方面不遺余力、不斷深化建設安全文化和管理體系,有效保證了日常的安全生產,從而減少和取消了許多財產保險方面的額外支出。杜邦能夠實現如此安全文化水平,正是在長期過程中堅信兩方面基礎:一是有感領導,通過單位各級領導率先垂范,以自身正向言論引導和正確安全行為,帶動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對于生產的深刻意義,以及自身安全意識和行為與實現安全的必然聯系。二是全員參與:每位領導、經理、主管、組長和員工都必須為其自身和其工作區域內其他人的安全負責。公司領導的示范作用以及公司安全培訓與規范,使全員對隱患風險形成主動識別、主動報告、主動改進,使安全行為變成個人的行為習慣,真正消除了事故發生的潛在因素。
民航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標是杜絕事故、事故癥候的發生,但實際工作中完全杜絕相關危險和風險也是無法實現,因為在人的因素、設施設備和軟件系統方面,我們無法確保零操作錯誤。所以,安全需要實施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而核心的目標就是必須借助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控制住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系數的危險源,必須將系數降到可接受范圍以內,持續動態地識別、控制,協調好生產運行與安全管理之間的相互關系,安全績效也可結合自身發展標準和文化導向,創造出在可接受范圍內的成果。
在現今生產事故當中,有70%左右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而引起的。所以要通過安全文化建設,讓員工從自己對安全的關心做起,讓員工成為好人、善人,讓這些安全問題不要出現。可以利用安全文化,有效解決這些方面問題,通過宣傳、教育、獎懲、氛圍營造等多種手段和方式,將安全意識、安全行為融入血液當中。(作者單位:內蒙古民航機場地服分公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