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伴你溫暖出行
11月15日,隨著首都機場航站樓熱水循環泵的啟動,首都機場2017年~2018年冬季供暖硬仗正式打響。為了在寒冷的冬季讓旅客感受到家的溫暖,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以下簡稱“動力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員精心準備、科學計劃,以能源服務標準為向導,以旅客需求為工作出發點,全力保證航站樓內及周邊區域能源供應安全、穩定和高效。
供暖:聽數據說話
為保證旅客出行順暢、舒心,動力能源公司供暖行專業技術骨干力量成立供暖運行手冊編寫組,分析往年的供暖運行數據及運行問題,總結供暖運行經驗。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小組成員多次集中進行頭腦風暴,召開研討會、分析會,讓“生產問題”桌面化、形象化,聽數據“說話”。依據首都機場綜合信息平臺與熱網監控系統等智能系統平臺,他們從影響因素、品質標準、能耗能效、系統調節等多方面分析考慮,利用分析建模平臺,建立首都機場航站樓、生活區、工作區熱負荷預測模型。同時,動力能源公司以“綠色高效、以人為本”的供暖運行調控原則,重新對能耗指標計算方法、系統調節策略及特殊天氣會商機制等進行了全面解讀。在總結以往供暖方案的基礎上,小組摒棄了經驗主義思想,力爭從全系統、多角度考慮,實現聯調聯動,在供暖啟動會上發布了《2017年~2018年度采暖季首都機場地區供暖系統運行手冊》,為今冬供暖更科學、更專業的運行保障打下了基礎。
供暖:讓服務主動
北京市11月7日開始試供暖,這使得今冬供暖的準備時間進一步縮短,對于他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國門“動脈”,“未雨綢繆”“招之即戰”是動力能源人的基本素質。在供暖運行前,除了以往的過渡季維修保養工作外,動力能源公司對重要供暖設備進行了深度清洗。同時,針對多年來樓體漏風問題,他們與首都機場股份公司聯手進行樓體封圍,堅決阻擋冷風侵襲、熱源流失。自供暖運行伊始到現在,從熱源調控到末端,系統各個環節以《2017年~2018年度采暖季首都機場地區供暖系統運行手冊》為指導,運行平穩,首都機場航站樓、生活區、工作區溫度迅速達標。11月16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北京出現大風降溫天氣,陣風在7級左右。動力能源公司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提前預判、提前升溫一次熱水;通過在航站樓內采用自動調節模型,調整溫度偏差;增強板式換熱器的換熱能力,調整末端設備運行模式,根據樓體結構特點采取由外向內的開啟手段,一舉消除樓內溫度不均勻區域,確保航站樓內溫度達標,候機環境舒適,保證了服務品質。在寒冷的冬季,動力能源人用自己的主動作為為航站樓內的旅客送去暖意。
供暖:從細節入手
11月15日凌晨5時,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中控班值班員陸浩發現BA系統溫度監控界面上國內要客大廳的溫度突然開始迅速下降。這個溫度監測點的變化一下子就引起了陸浩的警惕,他立即撥通了T3-C暖通班的電話,匯報上位機監測到國內要客大廳溫度下降明顯。接到通知后,值班員張鵬飛拿上工具箱和測溫儀迅速趕到現場。經現場測溫,溫度已經下降到17攝氏度。此時,張鵬飛注意到門口頂端的熱風幕設備并沒有運行。隨后,他詢問現場工作人員得知,設備出風口距離現場工作人員的柜臺較近,設備開啟后熱風感太強,區域溫度雖然達標,工作人員卻覺得并不舒服,于是與剛好經過的巡檢人員溝通并將熱風幕設備暫時關閉。為保障該區域的整體溫度達標,張鵬飛與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后又開啟了熱風幕設備。按照常理,區域溫度達標,現場設備運行正常,問題就解決了,可是現場工作人員的話始終縈繞在張鵬飛的腦海里。回到班組后,他將這個問題報告給了班長許鳳江。許鳳江聽后也覺得不妥:“咱供暖不能光顧著溫度達標,還得考慮現場舒適感,咱再想想辦法!”夜里,許鳳江和張鵬飛查看了設備型號,調整了該區域熱風幕電機以及該區域中央空調送風量。經過一整夜的反復調試,第二天現場測溫顯示22攝氏度,工作人員終于覺得舒適了,許鳳江和張鵬飛也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在工作完成返回辦公室的路上,張鵬飛不禁有感而發:“師傅,我終于體會到您說的供暖工作得‘銖錙必較’了!”
殊不知,每一次的“銖錙必較”都是動力能源人的真誠,每一份真誠都是漫漫冬季中的暖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深圳機場:運送旅客超1.5億人次 開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新征程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