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博弈北京新機場 誰是誰的勢力范圍?

圖:北京新機場建設資料圖,來源:中國日報網。
位于北京和河北省的交界處,一座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正在建設中。這座目前尚未命名的新機場,將于2019年正式運營,但圍繞新機場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各方博弈已經激烈展開。
10月27日出版的《財新周刊》文章“航空公司暗戰北京新機場”,從北京新機場選址爭議到空域資源分配、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新老機場航權分配等各方面,細述北京新機場背后的故事。
按官方規劃,通過航空聯盟劃分的方式,新機場和首都機場(即老機場)都將成為樞紐機場,彼此競爭、共同發展。具體方式是:中航集團(國航母公司)等星空聯盟成員留守首都機場,東航集團、南航集團等天合聯盟成員則整體搬遷至北京新機場。
但是,“一座城市兩個機場”能否成功?各方爭議紛紛。中航集團副總經理馬崇賢稱,總結歐美航空歷史,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哪個城市甚或城市群,能夠同時存在量級相當的兩個樞紐機場。他認為,在一座城市內打造兩座國際樞紐機場,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部分行業內人士則認為,中國的特點是人力資源豐富,能夠支撐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運行兩個國際樞紐。中國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長車進軍認為:差異性、協調性、互補性的雙樞紐是存在的。
作為國內最主要的三家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對北京新機場各有“算盤”:北京市場歷來由國航主控,新機場成為東航、南航的擴張機遇;但與首都機場(即老機場)相比,新機場距離市區較遠,尤其對于京滬航線等商旅客戶為主的航線而言,劣勢明顯。
按上述航空聯盟劃分的方案,包括首都機場和新機場在內,整個北京市場的格局都將重新調整。為此,三大航紛紛布局應對,財新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東航、南航各計劃將旗下一家子公司留守老機場;而國航亦有意插足新機場,不愿拱手讓出北京市場份額。三大航圍繞北京新機場紛紛調整布局,同時借此利益調整窗口影響全國市場戰略。
按航空聯盟“一刀切”分配的方案最終能否落地、如何落地仍難確定。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國家戰略層面考慮,北京新機場應當首先考慮規模問題,如果三大航都要實現兩場運營,會讓格局更加復雜。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北京新機場的選址與北京市空中禁區還存在空域矛盾,并與首都機場存在運行沖突等問題。空域資源的支持與否,攸關新機場的順利運行,是影響其能否達成1億人次以上客運吞吐量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全球十大最繁忙機場半數全面禁煙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