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機場:因愛情牽手 因理想同行
我叫劉愛華,今年31歲,來自江蘇南京,自2010年8月加入云南機場集團公司麗江機場以來,在機場一線地服值機室工作了近6年,目前就職于機場經營管理部。我的丈夫,葉柄,土生土長的麗江漢子,也是一名民航一線工作者,我們倆相識于機場相知相戀于地服,2013年1月走進婚姻的殿堂,現在有個3歲多的可愛寶貝。
一起在地服工作的日子里,同事們都稱我們是一對人見人愛、人見人羨的恩愛夫妻及最佳工作拍檔,超高的工作默契度也得到同事、領導的一致贊揚。2017年我因為崗位調整,工作上變得更加忙碌,丈夫依舊堅守在地服一線崗位上,加班加點也是他的家常便飯,在航班保障的第一線總是能看到他的身影,航班大面積延誤時,他更是經常通宵達旦處理延誤旅客。
因為機場距離城區較遠,再加上婆婆腿腳行動不便,我和丈夫決定把不滿3歲的兒子送進幼兒園,因為無人按時接送,只能就近選擇學校并讓他乘坐園車上下學。剛上幼兒園的兒子,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經常生病。最嚴重的一次,因為感染流感病毒連續高燒2天,恰巧丈夫外出培訓不在家,我又在參與重要會議保障走不開,婆婆無奈只好打電話請家里親戚幫忙送去醫院,那是兒子出生以來第一次靜脈輸液,看著親戚發來的照片上稚嫩的小手上綁著固定器,心里滿是愧疚,心想如果我能多點關心和照顧,兒子或許不用扎這一針。
作為機場員工的下一代,孩子與父母一直承受著更多的分離,因為工作與家庭常常無法兼顧,家里的老人,也不能時常在身邊照顧。就在前不久,婆婆出門不小心摔了一跤,整個左眼眼眶充血腫脹的都看不清東西,我和丈夫下班回家見到著實嚇了一跳,丈夫一邊責怪婆婆沒有第一時間告知我們,一邊急忙攙扶著婆婆下樓去醫院檢查,那一刻我強烈的感受到丈夫對老母親的心疼和愧疚。
雙職工,在很多人看來,可以多些相聚和幫助。但對民航人來說,這背后往往也有著聚少離多的思念以及辛苦。對常年堅守在民航崗位上的我們來說,各種節日慶典都只是忙碌的代名詞,人們闔家團圓的時候,往往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已經不記得有多少個除夕,我和丈夫都是在崗位上跟同事們一起度過,而留婆婆一個人守著孩子過。
心中雖有對家人的虧欠,但面對工作的需要、崗位的責任、部門的任務我們卻一次也沒有猶豫過、退縮過、放棄過。進入民航工作近10年來,我和丈夫曾多次獲得旅客和部門的表揚,也獲得過機場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和崗位技術能手的稱號。作為民航夫妻,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相知相守。雖然因為工作的關系而聚少離多,但這些并沒有拉開我們的距離,彼此體諒、彼此關心、彼此驕傲,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的奉獻著付出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