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
近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民航數據控與您分享成都天府機場可見的未來。
臨空經濟區成都天府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總面積298平方公里,由成都片區和資陽片區組成。成都片區包括成都市簡陽市福田鄉、三岔鎮、玉成鄉、壇罐鄉大部(除四溪村、兩河村)、海螺鄉大部(除洞溝村、復興村、萬年村、互利村、長山村)、草池鎮(機場紅線以外區域)、高明鄉局部(農豐村)、石橋鎮局部(燕子村、同心村)、石板凳鎮局部(官堰村、楊泉村、廬永村),面積199平方公里。資陽片區包括資陽市雁江區臨江鎮大部(除吉樂村、水井村、高柏村)、雁江鎮(主城區北部和西部區域)、松濤鎮局部(紅巖村、宰山村的成渝高速以西部分),面積99平方公里。規劃期為2016—2020年。
規劃指出,機場與航線網絡日趨完善。雙流國際機場已經開通航線260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91條,與舊金山、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吉隆坡、墨爾本、新加坡等主要城市均實現了直航,初步建立了面向東南亞、南亞,直達歐洲、美洲、大洋洲的國際航線網絡,排名中西部機場第一。未來將形成以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為樞紐,帶動支線機場發展的干支結合民用機場網絡體系,以及連接全球主要城市和輻射全國的航線網絡。
民航數據控:從規劃可以看出四川省政府對于成都兩場均定為航空樞紐,未來如何劃分與區隔功能仍值得觀察。
戰略定位
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發揮向西到歐洲、西亞、中亞、非洲等地區的距離和航線優勢,強化臨空經濟區國際商務交往、高端產業集聚、文化商貿交流等作用,支撐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為西部地區客貨運量最大、航線和服務密集高效的現代化樞紐機場,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版圖。
民航數據控:規劃首先明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定位。
國家級內陸臨空經濟發展示范區。推進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和陸空口岸,打造國際集散和分撥中心,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試點示范和帶動作用。
民航數據控:保稅區、口岸是“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定位的必備功能。
西部重要的創新創業基地。抓住成都成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大機遇,依托機場核心樞紐功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著力吸引國內外各類創新要素、創業人才集聚,建成臨空指向特征顯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
西部重要的現代化空港新城。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理念,優化空間布局,推動產城融合,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綜合發展高端化、國際化的新樞紐經濟和總部經濟,形成高品味的宜居宜業環境,提升城市國際化綜合服務功能。
民航數據控:國內空港新城的發展模式仍在不斷探索階段,難言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各地新機場都在力推“臨空經濟區”
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一)構建綜合交通樞紐。按照零距離換乘要求,高標準建設新機場立體交通換乘中心,打造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軌道、公路和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提高通達機場的便捷度和區域內集散水平。以增強轉運效率和綜合服務能力為重點,加強空陸聯運設施和航空貨運倉儲設施建設,完善集疏運系統,建設無縫銜接的綜合貨運樞紐。
(二)加強對外通道建設。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北向連接青白江鐵路集裝箱樞紐站,南向通達宜賓、瀘州港,西向整合雙流機場,完善形成以軌道交通及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對外運輸網絡,構建帶動全省、輻射西部、通達全國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蓉京高鐵、蓉昆高鐵、成渝客專資陽至新機場城際聯絡線等鐵路。大力推進成都地鐵13號線、18號線及延長線、天府新站經新機場至資陽城際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至宜賓、天府國際機場經資陽至潼南、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等高速公路。
民航數據控:天府國際機場在區域內的輻射能力將取決于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目前而言,2020年地鐵線似乎僅能建成1條。城際聯絡線、城際才是真正能夠加強天府國際機場在省內輻射能力的關鍵。在目前規劃與建設速度,顯然在天府國際機場建成的初期,相比現有雙流機場,天府國際機場競爭力與輻射能力還是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規劃接入機場的是部分高鐵線路的支線,頻次、客運量能達到怎樣的水平仍值得觀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石家莊中航賽斯納宣布擴大中國本地維修服務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