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場航站樓總面積相當于75個國家大劇院

民航局10月新聞發布會 來源:中國民航網
記者12日從中國民航局獲悉,經過40年發展,國內目前共有運輸機場233個,運輸機場航站樓總面積約為1238.97萬平方米,相當于修建75個國家大劇院;飛行區道面硬化總面積約為73530.69萬平方米,約等于3.5萬公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
據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張銳介紹,改革開放40年,國內機場數量持續增長,機場規模不斷擴大。1978年,我國僅有78個民用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其中軍民合用機場36個。1984年,歷時10年的北京首都機場第一次擴建工程結束,首都機場成為我國第一個擁有兩條跑道的民用機場。
2002年,國內機場屬地管理體制改革拉開了帷幕。自此,機場真正融入地方經濟社會,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大大增強了地方政府對機場投入的積極性。

5月4日,上海飛往北京的航班飛經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上空,透過舷窗俯瞰,北京新機場已初具規模。孫自法 攝
經過40年發展,目前共有運輸機場233個。縱觀機場建設發展歷程,盡管機場數量較之1978年增長了約3倍,但旅客吞吐量增幅為1978年的495倍,貨郵吞吐量增幅為257倍。
2017年,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運輸機場已達32個,2000萬人次以上的19個,3000萬人次以上的10個。
張銳還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機場選址、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方面,各種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得以應用,機場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如,在機場選址、規劃與設計方面,北斗導航系統和高分遙感影像提高了選址的科學性和精確性;計算機仿真技術、設計軟件、大跨度鋼結構設計軟件、建筑節能分析和計算軟件、BIM建筑信息模型軟件等先進技術已大量應用在機場規劃設計中。

經過三年多的改造,上海虹橋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將于10月15日正式運行。殷立勤 攝
在航站樓設計和建設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后旅客數量和服務需求同步增加,對航站樓的面積要求和功能需求也逐步提高。北京首都機場T3、上海浦東、廣州新白云、昆明長水等機場陸續建成超大單體航站樓,大量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使得大跨度屋蓋施工成功實現。
在高原機場和高高原機場建設探索方面,各項建設新技術和工藝的發展,破解了多項高原機場建設難題,為國內外高原機場建設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我國已建成17個高原機場和19個高高原機場,是世界上高原機場數量最多的國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剛剛有人飛完了世界最長航班,新加坡直達紐約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