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機的故事
早年間坐過中國民航的人,還記得有一種飛機,叫圖-154客機,是前蘇聯制造的。記得我第一次坐飛機,坐的就是這個機種。
當年鼎鼎大名的牟其中,在1991年用“罐頭換飛機”的奇跡讓他一夜成名。起初,誰也不相信他能做成這么大的買賣,但是1991年底,第一架載客量164人的蘇制圖-154客機果然飛抵成都。牟其中一共換來了4架,大家都大吃一驚。
這是當年中俄民間貿易中最大的一宗易貨貿易,牟其中用500車皮的日用小商品,換來這4架圖-154客機。當時,國內航空公司緊缺飛機,而蘇聯人迫切需要中國的輕工業產品。牟其中抓住了這個機會,做成了這筆大生意。
當時,圖-154客機比美國的同類客機便宜得多。1986年,新疆航空公司最早引進它的時候,價格只有每架5000萬人民幣左右。1991年,牟其中“罐頭換飛機”時,也不過每架一億元人民幣左右。可當時同檔次的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報價是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多元。
圖-154客機的低價格吸引了好幾家航空公司。最多的時候,有31架圖-154飛機在國內航線上飛行。
在中國民航服役的圖-154客機
但是,從1986年算起,僅僅十幾年以后的2002年,圖-154就完全退出了中國民航飛機的行列。2002年的10月31日,圖-154完成了在中國民航的最后兩班飛行,這以后,中國各民航公司就轉而從波音、空客購買飛機了。
圖-154比波音、空客系列的同檔次飛機便宜那么多,為什么短短十幾年以后就被中國民航公司放棄了呢?難道民航公司不在乎價格嗎?
當然不是,民航公司對價格非常敏感。圖-154飛機雖然價格便宜,但使用成本卻高得多。
那么我們來看看圖-154飛機和波音飛機到底有哪些差異。
機身占起飛重量的比值,是個重要數據。圖154比波音飛機高出3個百分點,如果再算上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圖系列飛機比波音系列飛機高出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同樣大小的飛機,圖-154各個部分都比較沉。
看起來好像差距并不大,只是幾個百分點而已,但到了實際飛行中,圖-154的耗油量是每小時5噸,波音737和空客A320只有每小時3噸。民航飛機的運營成本中,燃油和維修是大頭兒。圖-154這種油耗水平,實在讓人承受不起。
而且,在中國民航服役的十幾年中,它就發生過兩起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以至于圖-154被稱為“要我死”。
現在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圖-154還在服役中,安全記錄也很差。比如2010年4月,波蘭總統卡欽斯基的圖-154專機在俄羅斯降落時墜毀,甚至一度造成俄波兩國關系緊張。2016年底,一架俄羅斯國防部的圖-154飛機墜毀,機上92人全部遇難,其中大量俄軍方著名的紅旗歌舞團成員,可謂損失慘重。
是不是俄羅斯的技術水平比歐美國家低呢?俄國人的技術水平確實有一些差距,但技術水平低其實是另一個因素的結果,那就是二者造飛機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
波音、空客系列的飛機,完全是為了面向民用航空市場而設計和制造的。而圖154不同,設計圖系列飛機的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制造轟炸機。設計制造民航飛機是順便的事兒,基本上就是把轟炸機做一些改動,里面裝上座椅,增加一些民用設備,能正常上天飛行,就算完成任務了。
相比民用產品,軍用產品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對成本不敏感;第二,對安全性要求較低。
軍事行動,一切為了完成任務,耗油多、維修復雜,并非不可接受。而且打仗本身就是件危險事,軍用飛機雖然追求結實耐打,但相比完成任務,成員的安全性是放在第二位的。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造成圖-154飛機落后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市場。
圖系列飛機剛出現時,其實和波音等系列的差距并不大,但隨后的若干年中,波音、空客持續改進和提高,圖-154則停滯不前。到了后來,雖然載客量上算是同一檔次,但是波音737、空客A320幾乎領先了圖-154一代。
原因就在于,圖系列飛機除了俄羅斯國內自己使用以外,外銷主要是銷往東歐的前華約國家,以及中國和越南等少數國家,沒有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去。這造成兩個結果:
第一,圖系列飛機在很多方面,不符合國際民航業的通行標準。
1957年,赫魯曉夫訪美,乘坐的就是圖-154的前身圖-114飛機。飛機看上去高大威猛,很唬人。
可惜,到機場降落以后才發現,蘇聯飛機的機艙艙門設計過高,機場所有的自動舷梯、舷梯車都夠不著艙門。無奈之下,赫魯曉夫只好手腳并用地從艙門爬出來,狼狽不堪。東道主美國人和蘇聯人自己都很尷尬。
此外,在導航設計、自動檢測等方面,圖系列飛機都是另搞一套,到了歐美國家,機場都無法導航降落。中國民航用圖-154的時候,不得不使用兩套系統,通用的一套面向波音、空客,對蘇制飛機則專有一套導航系統。
第二,這是我今天重點想說的。企業做產品,都知道要不斷迭代,貼近消費者需求。但是不參與市場競爭,你迭代的方向感和具體目標在哪里呢?
靜態地看圖-154,各方面也很不錯,該有的全都有了,似乎也沒什么可改進的。只有在和競爭對手長期激烈競爭中,企業才能不斷發現差距,找到改善、改進的方向。
換句話說,競爭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企業發現市場的“動態需求”。企業要做到的,不是抽象模糊的“更好”,而是非常具體的“比競爭對手好”。
波音、空客兩家公司,因為持續競爭,互相之間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若非事先注意,現在很多人乘坐飛機時恐怕都分不清波音和空客。但只要坐過這兩家的飛機,再進入圖-154的客艙,就會發現明顯區別。
圖-154飛機的乘客座椅,又小又硬,坐上去很不舒服。飛機上的走道非常狹窄,空乘在分發食品飲料時,其他旅客根本不能湊合擠過去,只能遠遠就躲開。發動機的噪聲,也比波音、空客大得多,等等。
所有這些缺陷,對軍用飛機來說甚至都不算問題。現在即使是美國運送大兵的軍用運輸機,也是機艙里弄個長凳子,把士兵們往里一塞了事,不怎么考慮士兵們的舒適和體驗。
可見,沒有競爭對手亦步亦趨的跟隨和隨時可能的超越,沒有競爭壓力之下對消費者需求挖空心思的琢磨,這些服務旅客的優化和改善,或許永遠不會出現在你的產品上。
今天我們說圖-154客機的故事,其實是中國這幾十年變化中一個非常具體的縮影。市場競爭的引入,讓中國社會每一個方面,都獲得了改善的具體目標和方向。
每一個人、每一家公司、每一個產品,不僅可以自己定義一個遠方的目標前進,還可以盯住身邊的競爭對手,不斷獲得改良和進步。中國近40年來的進步,這是最根本的動力。
生產歷史
于1966年開始設計,用以代替前蘇聯民航的圖-104、伊爾-18客機。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工廠進行地面滑行試驗,1968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共有6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用于試飛,從第7架開始交付給前蘇聯民航局使用。1971年前蘇聯民航用所接收的第一架圖-154進行初步驗證飛行和機務人員訓練飛行,1971年5月開始郵件和貨物運輸,7月開始投入莫斯科-第比利斯之間航線客運飛行,1972年2月9日開始莫斯科-北高加索礦水城的航線飛行,同年8月1日,開始莫斯科-布拉格的國際航線飛行。
機身尾部裝3臺發動機以及“T”型尾翼的基本布局,與波音727相似。圖-154結構穩固,推進力-重量比(推重比)較好,起飛表現良好,能從凹凸不平的跑道上起飛,擁有14個大型低壓輪胎使其能于積雪而未平整的跑道上降落。對習慣波音客機的乘客來說,圖-154的機艙好象比較狹窄。這是因為機艙截面內部呈橢圓形和天花板比一般西方研發的客機低。圖-154客艙門也比西方同類機型的小,而且客艙頂行李架的位置亦十分有限。
圖154被稱為后協和時代最快的客機,巡航速度可達935km/h。
截至2006年停產時,圖-154各型已生產935架。大部分由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民航使用。國外用戶有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波蘭、朝鮮、敘利亞、伊朗和中國等。
圖-154客機自1968年面世以來,涉及最少30次空難,失事率達6.5%。(圖-154型飛機,發生過67起重大事故,導致飛機上死亡2982人,地面死亡21人)
在中國
中國自1985年開始陸續引進了30架圖-154M飛機,登記注冊編號為B-2601至B-2630,曾分別由民航、北方、西南、西北、新疆、四川、長城航空公司運營。
事故
1994年6月6日,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M型客機(B-2610號)在西安附近墜毀,160人喪生。
1999年2月24日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M型客機(B-2622號)、在距溫州機場30公里的地方,64人喪生。
結局
由于圖-154M在過去的安全記錄一向較差,航電和性能落伍,因此國家民航總局決定在2002年11月全面停飛國內的圖-154M。
2002年10月31日,銀川飛到北京南苑機場的中國聯合航空公司CUA506航班成為了圖-154M在中國執行飛行任務的最后一個航班。之后,中國民航將不再使用圖-154M。
圖-154退役部分被空軍接收,數量不詳。
技術數據
翼展 37.55米
機翼面積 201.45平方米
機長 47.90米
機高 11.40米
機身直徑3.80米
客艙長×寬×高22.57米×3.58米×2.02米
載客量150-180人
空重55300千克
最大商載18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0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3975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950公里/小時
經濟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時(圖154M型為935km/h)
最大巡航高度11900米
起飛距離 2200米(圖154M為2500米)
實用升限12300米(圖154M為12,100 米)
最大載重航程2650(圖154M為3900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6500公里
(羅振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通航短途運輸補貼標準較同類支線航線上浮20%執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