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企正在從“采購者”變身“規則制定者”
選擇在北京首先發布A330區域版機型,表明歐洲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Airbus S.A.S.)對中國市場的看重,同時也對這一機型在華銷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盛大的宣傳與推介攻勢背后,一方面映射出中國航空公司迅速擴張運力的渴求;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大型客機制造業擺脫單純“采購者”角色并躋身為“規則制定者”的急切心情。因而這一機型在中國的市場空間,或許仍將取決于中歐雙方在新一輪工業合作談判桌上的博弈結果。
誰決定A330延續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和民航局就針對寬體機執飛國內航線做過廣泛深入的探討,針對中國各大城市的流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目前來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四大機場已經執行這些航班的A330的數量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空客中國公司總裁陳菊明在10月中旬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采訪時透露,“預計到2020年中國航空流量將增加一倍。顯然現有的以及可以預見到的基礎設施的改進無法應對流量增長,所以必須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空客看來,使用更大型的飛機取代單通道機型執飛國內中短距離航線便是解決方案中的一種。僅僅從銷量看來,A330無疑是到目前為止空客最為成功的雙通道機型,截至今年9月底全球訂單總數達到1266架。
而僅僅在中國,在役的A330總數便達到123架,是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投入到國內航線的運營,比如有著中國第一航線之稱的京滬線,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東航”)幾乎全部由A330-300機型執飛這條航線。
由此不難看出為何空客將中國作為延續A330機型生命周期計劃的希望之地。或許是為了更貼合目標市場,在10月中旬召開的新機型介紹會上,空客將A330改進型從9月底剛發布時的“輕量版”正式更名為“區域版”。
“A330區域版主要是針對大流量,航程相對比較近一點的航段,比如說平均航段兩三個小時這樣的市場而設計和發起的。而中國在這方面的需求是最突出的,所以我們選擇在中國發起A330區域型。”空中客車中國公司銷售副總裁侯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這款機型在中國的銷售前景表示樂觀,“我相信中國航空公司不是第一個也不是第一批擁有這種飛機的。”
但A330從首個型號投入運營至今已經20年,盡管近年來空客投入巨資在機型的改造中,但無論與對手旗下的波音787系列還是自身即將入市的A350XWB系列相比,都已經有了整整一代的差距,這顯然是技術改進所無法彌補的。
而A330系列目前還有約250架沒有交付給客戶,按照目前每月10架的產能,只需要兩年多便可以全部交付完畢。對于飛機制造的周期而言,如果不能持續獲得訂單則意味著生產線有可能面臨“斷檔”,并且也無法維系供應鏈的持續運轉。
更為緊迫的問題在于,波音在787項目上已經逐漸走出此前的混亂狀態,并持續提升產能保持較快的交付速度,同時推出多款新機型保持產品系列的延續性以及覆蓋面。這也使得目前的A330系列無法尋得更多的市場空間。
而“區域版”這一方案的推出,使空客在把握市場需求及客戶心理方面的靈活性以及對自身資源最大化利用方面幾大優勢顯示得非常明顯。
與本土企業的博弈
“一款機型成功的因素首先取決于其應對增長的能力,目前中國的航線交通量增長率高于國際航線;其次A330是一個幾經證實的機型,而從成本上看,A330區域型產品又回歸到了區域型的初衷,同時又利用了現代化高科技的技術,使得我們能夠成功地實現成本的最低化。”空客高級副總裁及市場部負責人Christopher Emerson在10月中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在中國已經將發展干線客機納入國家戰略的背景之下,外資飛機制造商在中國的業務推進還取決于其幫助本土航空制造業發展的力度和廣度。
在單通道干線客機起步之后,已經將目光投入到雙通道客機制造的中國航空制造業迫切需要更多經驗和指導,并且不會介意繼續走以市場換取技術的道路。
因此,在繼天津A320總裝線項目之后,中方開始試探將A330總裝線引入天津合資廠的可能性。
11月4日,有接近天津市方面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正在就空客天津總裝線進行談判,地方政府方面希望能夠擴大天津總裝線工業合作的范圍,特別是更大型的雙通道客機組裝方面。
“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中方很難說服空客方面接受這一提議,”一位了解內情的航空制造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將A330在總裝之外的其他一部分生產任務放到天津,比如機內設施的安裝和內部裝飾等非核心任務。”
此前本報記者在采訪空客總裁兼CEO法布里斯·布利葉時,他透露說天津工廠下一階段將引入空客最新的A320neo系列機型總裝工作。
相對于波音堅持在美國本土組裝所有飛機的策略,空客在這個方面表現得相當靈活。目前其位于美國亞拉巴馬州莫比爾市的單通道飛機總裝線正在建設中,這種“生產線修到家門口”的方式在爭取新客戶和新訂單上幫助空客獲益不少。
莫比爾市早已成為空客“滲透”美國市場的一個橋頭堡,最早是建立了工程中心,隨后空客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聯合競標美國空軍空中加油機的訂單,并承諾一旦獲得這筆訂單便會在莫比爾建立一個A330F總裝廠。雖然因加油機訂單爭奪落敗而未能如愿,但最終仍然于去年將單通道飛機總裝線落子于此。
反觀中國市場,確實存在A330區域型的生存空間,如果能夠獲得數目可觀的訂單,誰又能說相似的一幕不會再次發生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