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降價莫忘提升“質量”
多年被政策束縛的國內機票價格終于“松綁”。11月6日,國家民航總局和發(fā)改委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取消國內機票價格下浮幅度限制,同時新增31條航線由航空公司自主定價。這一通知下發(fā)的短短幾天后,山東航空就借助“雙11”推出了促銷活動,18個熱銷航班2000多張機票執(zhí)行99元的特惠價格,高高在上的機票也賣起了白菜價。(見11月13日《齊魯晚報》)
市場無情,在高鐵版圖不斷擴張的當下,高鐵與民航的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面對高鐵快而舒適、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為了爭奪客源,各地航空公司使出渾身解數(shù),爭相在航運淡季時推出2折、3折的打折機票,甚至1元機票。但在這場空前的“空鐵對抗戰(zhàn)”中,降低價格真能占領高地嗎?
事實上,在現(xiàn)有的制度環(huán)境之下,機票超低“折扣價”的存在空間很有限,“保質期”很短。首先,目前航空公司還沒有自主引進飛機的權利,也就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應,降票價的能力與意愿都受到影響;其次,在飛機、航材的引進過程中,要繳納高額增值稅與關稅,致使采購成本高企;再次,機場起降費、飛機維修費、人力資本等成本同樣高高在上,均超出國外同行2到3倍;航空燃油的價格與費用,更不在航空公司可以掌控的范圍之內。
在成本等諸多現(xiàn)實情況下,機票價格能真正下降到大眾接受范圍內是需要推敲的。而相對于降價,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質量,增強自身優(yōu)勢更值得推崇。只有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涵,才能吸引顧客,贏得市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