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協定是航空貨運一大利好
“巴厘協定”將為全球貿易消除障礙,釋放活力,對全球航空貨運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利好消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湯彥麟12日對記者說。
雖然日內瓦的溫度已經降到冰點以下,但國際航協日內瓦總部里,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湯彥麟和國際航協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達成的“巴厘協定”,對復蘇中的國際航空業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
湯彥麟說,相對于客運的迅猛增長,航空貨運運量從2010年開始,就處于零增長態勢,貨運收入更是倒退到2007年的水平。
國際航協的預測數據表明,2014年,航空貨運營業額與2013年持平,都為600億美元。而2011年,航空貨運營業額曾高達670億美元。
國際航協首席經濟學家布瑞恩·皮爾斯稱,航空貨運2013年預計運載5160萬噸貨物,2014年溫和增長到5250萬噸貨物。而航空公司為了應對大幅增長的客運需求,大幅投入運力,尤其是寬體飛機。由此帶來大量的腹艙運力被動投入航空貨運市場,導致航空貨運運力供過于求。2014年航空貨運載運率將下降2.1%。
皮爾斯稱:“此外,一些航空貨源逐步向海運等方式轉移,使航空貨運市場缺乏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長期趨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航空貨運的萎靡不振,與國際貿易(行情 專區)的緩慢增長密切相關。”
國際航協認為,某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經濟,而采取限制自由貿易的措施,導致國際航空貨運量減少。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國際貿易門檻的逐步降低和供應鏈全球化,使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遠超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產品生產增速。但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就落在了發達經濟體的國內產品生產增速后面,直接影響了高端客運和航空貨運的增長。
皮爾斯稱,盡管部分原因是由于發達經濟體強化資本投入,使勞動力占總成本的比重降低,導致部分產業轉回本來就是進口市場的發達經濟體,從而減少了國際貿易量。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一些經濟體采取各種非關稅壁壘,導致國際貿易量減少。“巴厘協定雖然還有不足,但能有效提高貿易便利化,尤其是簡化海關手續,可以降低貿易成本,從而增加國際航空貨運量。”湯彥麟如是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北京二機場線應建快線和慢線
- 下一篇:上海直通東北高鐵難撼航空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