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乘客維權難度大 專家:過激維權不得理
由航班延誤問題引發的旅客與航空公司間的賠償糾紛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且沖突愈發升級。本來是12月7日南京飛南寧的航班,因南京連續霧霾天氣,12月9日才補班飛回南寧。幾名旅客不滿航班延誤,航班抵達南寧后以拒絕下機的方式“維權”,在勸解無效后,3名堅持不下飛機的旅客被機場警方帶走,處以5日治安拘留。在對這一事件的爭議中,航班延誤賠償問題及維權備受關注。
乘客維權難度大
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航班延誤的旅客與航空公司或機場劍拔弩張的現象并不常見;而在我國民航界,每遇延誤,旅客沖安檢、占跑道、打砸登機口等惡性事件卻不斷上演。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旅客在遇到航班延誤后的維權難度較大。
我國民航總局曾于2004年6月26日出臺了《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對航班延誤情況原則性地規定應予以補償,成為航空公司處理航班延誤問題的依據。
然而,從現有規定來看,旅客想獲得航班延誤的相關補償卻困難重重。因為法律規定延誤補償是有條件補償,非無條件賠償。即航空公司只對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誤進行補償,主要指機械故障、飛機調配等。也就是說,延誤在4小時內,航空公司不賠;延誤超過4小時,不是由于航空公司造成的,不賠;延誤超過4小時,由于航空公司造成的,不管給旅客造成多少損失,航空公司只給予“合理補償”。
從長期的操作來看,即使想獲得這種“合理補償”,也往往不是在航班發生延誤時在機場立即獲得,而是由航空公司采取登記、信函寄回等辦法完成經濟補償。并且,補償標準相對于旅客的實際損失和為維權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常常讓旅客覺得得不償失。再加上部分航空公司不能及時告知延誤事實,沒有明確和令人信服的延誤理由,在航班延誤后,航空服務出現信息不統一,且缺少通暢的咨詢、申訴和投訴渠道,諸多因素交雜導致中國旅客維權困難,從而情緒激動甚至發生沖突。
巧買保險獲賠償
近幾年,航班延誤保險的引入,可謂是通過市場手段解決遭遇航班延誤時旅客的不滿。但記者調查發現,延誤險的知曉率、接受度并不盡如人意,有消費者坦言,根本沒有聽說過這一險種,也有消費者質疑是不是所有的航空意外險都能賠付航班延誤造成的損失?
據悉,銷售航空意外保險的多是壽險公司,而壽險公司的執照是不包括延誤條款的。因此,只有財險公司才有此條款,而延誤險需要單獨購買。美亞保險是中國大陸市場上第一家提供旅行延誤保障的保險公司,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航班延誤這項保障經常被涵蓋在旅行保險產品中,而旅行保險產品的購買渠道非常多樣,包括網上直接購買,通過代理公司或者到保險公司營業網點購買等等。對于消費者來說比較方便的是到相關網站購買,例如保險公司官網或者保險網上超市等。一般來說,單獨的航班延誤保險由航空公司和機票代理提供比較常見,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購買機票時直接勾選購買。
此外,不同航班延誤險的承保范圍也是不同的。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要留意查看“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部分的相關條款內容,進一步確認保障范圍,以免誤選誤購。據悉,在理賠過程中,除提供個人的保單,身份證明和銀行信息外,只需將理賠申請表,承運人出具的注明延誤時間和原因的證明,及機票或登機牌原件交到保險公司即可。因此,購買航班延誤險后,要及時確認相關保單上的姓名、證件號、航班號、航班日期等信息是否完整、準確,以免事后理賠遇阻。
過激維權不得理
而對于最近多起旅客“霸權維權”的行為,去哪兒網機票產品總監丘暉表示,乘客面對航班延誤的情況,應冷靜應對,避免出現不理智的過激行為。比如乘客在機場打罵工作人員、損毀公共財物、阻止飛機起飛或干擾航站樓秩序、干擾停機坪秩序等,這些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
面對航班延誤,丘暉建議采取以下方式理性維權。首先,發生航班變動時(航班延誤或取消),消費者可以通過航空公司或購票網站免費辦理機票改期或退票,務必表明退改簽原因是航班延誤或取消。
其次,航班延誤后,消費者應第一時間保留相關的證據,包括機票、公布的航班時刻表、因取消航班而滯留機場的餐宿票據及因航班延誤導致的其他經濟損失的憑證,必要時可以錄音和拍照,并與同機的乘客相互留下聯系方式,以便日后維權之用。
在保留好證據后,旅客可通過與機場或航空公司協商的方式,協調解決此問題,亦可通過向航空公司總部或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提升公眾航空文明需探索常態方案
- 下一篇:新規釋放供給端 通航的春天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