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vs空客:鏖戰中國
根據中國大飛機的制造商、中國商飛有限責任公司的預測,未來20年,中國市場將接收50座以上客機5357架,折合人民幣近4萬億元,這樣龐大的市場自然引得波音與空客兩大巨頭競相爭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航空制造業,這樣的利器就是人。2011年,馬愛侖從波音總部集團空降到中國區總裁一職;隨后2013年初,空客選擇了出生在上海的陳菊明擔任中國區總裁。
一個是總部集團內的美國新星,一個是從業二十余年的中國老將,他們將帶領各自龐大的集團在中國上演怎樣的戲碼?
中國履新
2011年3月,馬愛侖從波音總部集團空降到中國區總裁一職,他負責包括政府關系、工業合作等一系列波音的業務發展計劃。
此前,馬愛侖曾是美國有名的律師,在華盛頓特區的凱洛格·休伯律師事務所任職。
波音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麥克納尼毫不掩飾他對于馬愛侖的青睞,在他來華時甚至親口告訴記者,馬愛侖未來不排除進入波音集團的核心層。
馬愛侖擁有典型的美國特征,熱情、直率。他曾經一改對于競爭對手不予評論的風格,在第15屆北京航展上,評論空客推出的新機型輕量版A330“就如同一個人換了張出生證明,能說這是個新的嬰兒嗎?”
相比于馬愛侖到中國區的空降,陳菊明則是空客中國最早的一批員工,他1994年加入空客,先后擔任過地區銷售總監、中國公司銷售副總裁等職務。
學文科出身的陳菊明并不精通技術,但是他太懂得中國的商業邏輯了。“做生意的成功之道就是雙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他看來,有供求、有利差的生意只是第一層次,而高級的生意應該是“遠看是數字、近看是人,仔細一看都是兄弟姐妹”。
風格相左
在中國,波音與空客的風格也不盡相同。
比如當中國提出要設立一條飛機總裝線之后,波音以美國出口管制為由拒絕了在中國建立飛機總裝線的要求,空客卻在聽聞之后表示“可以坐下來談談”。時至今日,天津A320總裝線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張名片,生產了將近150架飛機。
而某民營航空的高管直言,當該公司成立時就選擇波音還是空客飛機的問題前后討論了三個月。“波音和空客的銷售風格有著顯著不同。”
在其看來,空客的銷售策略比較靈活,個人“拍板”的權限較大;而相比較之下,波音則以嚴謹著稱,事情多需要報批美國總部申請。
不過在馬愛侖入駐波音中國以后,波音公司交付給中國的新飛機數量在2013年獲得了60%以上的提升,這充分反映了他背后對于集團資源的調動能力,未來集團對于中國區的支持日益加大已經是大勢所趨。
同時,陳菊明的上臺也為空客帶來了更多的優勢,畢竟其本土化銷售策略是波音難以企及的。“空客在中國開展業務需要立體的、多層次的方法,而不能簡單局限于買和賣的關系。”陳菊明舉例,比如空客在天津建立了A320飛機總裝線,在哈爾濱合資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哈飛空客復合材料制造中心,空客A350XWB寬體飛機有5%的機體要在中國生產等等。
波音也在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的工業合作,中國的供應商為所有現役的波音民用機型提供零部件,目前全世界有超過7000架現役波音飛機安裝了中國制造的主要部件和組件。
顯然,無論是波音還是空客都意識到雙贏的重要性,而在中國未來天空的爭奪戰中,除了單通道飛機的持續高熱,空客會力推適應中國市場的新機型A330區域版,而波音則繼續787、777飛機的銷售,未來寬體機的市場會硝煙漸起。
空客的英文是Airbus,波音是Boeing
A和B壟斷了天空市場
當中國商飛Comac出現并推出C919飛機時
有人預測
未來的天空
會逐漸形成ABC的三足鼎立
地處全球最具潛力的航空市場
這是禮物,也是賭局
未來的天空之戰硝煙漸起
記者觀察:天空三角局
未來20年,中國對于50座以上客機的需要將高達4萬億人民幣,如此大的市場蛋糕引來各方垂涎。近兩年來,美國波音與歐洲空客都先后更換了中國區掌門人“備戰”未來,而尚在襁褓中的國產大飛機C919投入使用后或也分得巨額市場一杯羹。在中國天空這場最高海拔的戰爭中,未來孰勝孰負?
2013年12月30日,距離元旦還有最后兩天,國產大飛機C919的鐵鳥臺正式起用。鐵鳥臺主要用于飛控、液壓、起落架系統綜合試驗以及各系統間交聯試驗、適航驗證試驗等,鐵鳥臺上面承載著C919原尺寸的模擬機身和機翼。
它的起用意味著我國距離“真正”的國產大飛機又邁進了一步,畢竟在宣布C919需要延遲交付以后,任何一個進步對于中國商飛而言都是值得慶祝的。
而就在前一天,中國商飛未來的強勁對手空中客車又在中國賣出了20架A320系列飛機,購買方是中國新成立的浙江長龍航空有限公司。自從空客新中國區總裁陳菊明2013年上任以來,這已經是空客第三次在中國斬獲大單。前兩次分別是4月份空客與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簽署訂購60架空客飛機的意向協議,以及9月份新成立的青島航空公司23架A320系列飛機的確認訂單。
同樣不甘寂寞的還有美國老牌巨頭波音,截至2013年12月17日它在全球收到了1074架飛機訂單,包括來自中國國貨航的8架777和廈門航空的6架787。
早在2013年10月份舉行的第15屆北京航展上,中國商飛承認相比于原定計劃2014年6月,C919最終確定在2015年首飛。在國產大飛機延誤的時候,空客與波音卻從來沒有停止攻城略地的腳步。
根據商飛曾經發布的對于未來20年中國民用飛機市場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范圍中C919所屬的單通道噴氣客機交付量將超過21200架,價值達1.9萬億美元。
到2032年,亞太地區(含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單通道噴氣客機機隊,占全球飛機比例將從27%增至37%。
單通道飛機的萬億市場,自然吸引了包括空客、波音和中國商飛在內的公司們,也被業內稱之為ABC的三角局。
截至目前,C919獲得了來自三大航空集團、海航和金融租賃公司總計達380架的訂單。但耐人尋味的是,C919尚未公布其目錄價格,也沒有從這些訂單身上獲得任何訂金。
回顧兩大巨頭同樣座級的新飛機,波音737MAX的訂單數量達到1500架左右,空客A320NEO則更是高達2500架。
其實評價一架飛機成功與否,除了安全性和經濟性外,還有兩大重要因素:足夠的海內外訂單和規模生產。只有這樣才能把研發費用盡可能攤薄在每一架飛機中,遺憾的是這恰恰是國產大飛機目前的短板。目前C919能否獲得海外訂單仍然是個疑問。
未來的天空爭奪戰中,誰將是贏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