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難解“詐彈焦慮”:或可學習香港機場經驗
內地民航界專業人士張昭輝昨日發表評論稱,若無法合理排除任何疑點,就應認定“炸彈威脅”現實存在,即必須堅持“寧可信其有”原則,某種意義上給航空業帶來“安全焦慮”,甚至可能造成“反應過度”。
日吞吐量高達逾千航班的香港機場又是如何應對威脅的呢?據了解,面對“炸彈威脅”,香港機場有一套完整高效的評估反應體系,堅持安全第一、及時全面、科學客觀、最低損失、歸責到人等評估原則,按照整理資料、記錄數據、分析資料、檢查現有保安措施、評估威脅并分類、商定應對措施的工作流程,采用非常直觀明了和易操作的表單式量化流水作業法,把信息細化為若干可直觀輸入的基本指標、改良擴展指標和背景資料指標,并將各項指標量化為標準化問題形式。
有業內人士透露,其評估標準有兩條:一是威脅的可信度,此為主要標準;二是現有保安措施的可靠度,此為從屬標準。通過綜合判斷威脅信息的可信度,按照可信程度將威脅分為紅色(必須采取特定行動)、杏色(加強保安檢查)和綠色(現有保安措施足夠)3個等級,之后再根據評估結果和等級,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昨天,香港機場管理局發言人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若香港國際機場接獲任何有關炸彈威脅的信息,我們會根據既定程序及時處理,確保機場使用者及人員的安全。”但基于保安理由,該發言人未透露具體處理程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避免社會不良情緒流向航空運行領域
- 下一篇:轉場后駱崗機場五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