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社會不良情緒流向航空運行領域
避免社會不良情緒流向航空運行領域
切實防范利益訴求群體利用航空安全來要挾政府,報復社會
一通電話就導致“天地大亂”,旅客惶惶不安。航空安全事關乘客生命,專家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懲罰力度,以儆效尤,維護航空正常運行秩序;另一方面要疏導社會不良情緒,避免流向航空運行領域。
各地信訪、公安等部門需進一步排查社會矛盾,及時掌握特殊人群動向,切實防范利益訴求群體利用航空安全來要挾政府,報復社會。
同時,還需要加強以下三方面措施。
第一,完善法律體系,加大打擊懲罰力度。“針對當前虛假信息頻發威脅航空安全,當務之急是要加大打擊懲罰力度。”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從今年以來各地頻發的此類案件看,大多以行政拘留、治安罰款了事,有的尚未進入司法流程。建議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從快從重判決處理此類案件,以儆效尤,來迅速遏制此類案件高發多發態勢。
鄒建軍認為,加大處罰力度的關鍵在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針對“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作出司法解釋,對給國家財產和公共資源所造成的損失給出考量標準和范圍,以便于定罪量刑。
第二,運用經濟處罰手段提高威懾作用。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認為,發布虛假恐怖信息者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建議用加大經濟處罰的手段進行威懾。通過航空公司、機場起訴或者旅客集體訴訟的方式,都可以要求不法分子進行賠償。目前,已有航空公司和機場提出民事索賠,這樣的案例也有“廣而告之”的作用。
上海市律師協會刑事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林東品認為,從經濟損失的角度來考量,前提是需量化航空公司、機場等單位的經濟損失,比如,飛機返航或備降的損耗、飛機延誤安置旅客的費用等,根據量化的標準來確定賠償金額。
第三,關注民航安保動向,加強應急處置。專家認為,機場、航空公司等民航部門和公安機關需完善應急機制,加快對恐怖信息的甄別速度,在受到恐怖威脅后做到迅速甄別真假,快速倒查安檢流程,最快速度疏散人員,并快速重新登機安檢。民航部門還應在航空服務、安檢流程等方面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旅客的不滿情緒。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