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私人飛機 是“堵”還是“疏”?
近日,有兩個傳言讓業界嘩然,一個是國家將對私人飛機征收消費稅(奢侈品稅),另一個是相關部門將出臺政策,對超過一定噸位起飛重量的大型或者超大型公務機征收一定比例的公務機使用基金。這兩個傳言,讓業界開始擔憂剛剛起步的中國私人飛機市場會不會因此而中途腰斬。
今年以來,中國私人飛機市場熱度持續上升,先是3月份盛極一時的“海天盛筵”,讓國內私人飛機買家齊聚海南;之后4月份上海引入的最大規模的公務機展,讓全球眼光聚焦中國私人飛機市場;今年10月份,北京也將舉辦規模空前的通用航空展,并計劃開通鳥巢飛往八達嶺的低空航線,供航空愛好者親身體驗。伴隨即將到來的開放低空政策,以公務機為先導的私人飛機開始成為汽車之后國人心中的又一個夢想。
數據顯示,在北美和歐洲兩大公務機傳統市場連年下滑之際,中國的公務機市場最近幾年首先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僅民生飛機租賃一家公司,從2010年至今,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采購130多架私人飛機。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全球每年近4成高端公務機銷往中國,而在未來5年到10年,中國公務機的需求量將超過600架,直升機超過1000架。一些專業人士認為,私人飛機大規模采購的背后,是中國超過億萬的高凈值人群對于私人飛機強烈的需求。
聯想到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初期,為了擴大汽車私人消費市場,國家直到2008年之后才出臺了按排量征收的汽車消費稅政策,至今中國進口車每年的銷量已經突破百萬輛,而目前中國公務機保有量僅200多架,從發展的角度還遠遠不構成一個產業,因此在初期支持和引導公務機市場的發展,將是扭轉中國公共機場建設滯后和發展私人飛機市場的前提條件。
按照目前的規定,空載重量25噸以下的進口飛機進口關稅為5%、增值稅為17%,正是這一相對較低的稅收政策,促動了近年來中國私人飛機市場的持續高漲,如果相關部門能從這一點入手,規范私人飛機的進口流程,引導資金在機場建設方面的投入,將能從根本上優化目前的私人飛機市場,做大繼汽車、房產之后第三大產業——航空產業,而不是利用稅收抑制其快速增長。
目前,和汽車市場發展的初期類似,大部分進口到中國的公務機可能存在暴利問題,而且其中一些機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一些不乏出口國落后的產品,但是一些中國公務機公司,卻在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購進,這不能不讓人擔憂中國私人飛機市場發展的前景。
眾所周知,一架飛機的使用周期遠遠大于汽車,有關部門如果能先把稅收問題緩一緩,從進口源頭強化進口認證管理,支持國內航空制造企業發展,加大建設機場資金的投入,就能從根本上杜絕曾經在汽車行業出現的發展失衡的問題,將促使中國航空產業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國機場如何不“孤獨”?
- 下一篇:避免社會不良情緒流向航空運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