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博弈碳減排 生物燃料成王牌
在生物燃料的研發和嘗試問題上,也許沒有一個行業比航空業更為積極。此前,“地溝油”航班率先在最講究環保的歐洲大陸上空起飛。而今年,國內生物航煤公司也獲得了適航批準。
全球各大航空公司以及飛機制造商為何如此熱衷于嘗試以餐飲廢油、動物脂肪、沙漠植物等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一切都指向嚴峻的減排問題。
早在2008年,歐盟將航空業納入碳排放貿易體系(ETS),并計劃從2012年起對在歐洲經濟區內機場起降的航班征收碳稅。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測算,一旦碳排放稅開征,僅中國民航業成本預計8年內將增加176億元人民幣。即使是全球民航業最景氣的時候,其行業平均利潤率也僅為2.9%。
盡管在中國、美國以及全球大多數國家航空企業的抗議聲中,歐盟航空業ETS計劃未能如期實施。但從去年10月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結果來看,全球航空減排方案遲早將付諸實施。大會決議,ICAO各成員國同意在2016年前確定基于市場措施(MBMs)的全球航空減排方案,并于2020年付諸實施。ICAO理事會主席羅伯特·高貝說,將采取多項措施來減少航空業碳排放,其中就包括了推動可替代性航空燃料和新技術的應用。
“不管航空業碳稅開征與否,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確實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相關行業專家稱,航空業占每年全球人為碳排放量的2%,而以棕櫚油、麻風子油、海藻油、餐飲廢油、動物脂肪等為原料的生物航煤在整個生命周期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5-92%,成為航空業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重要法寶。
近年來,全球多家航空公司和飛機制造商已經潛入這一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新西蘭航空、美國大陸航空、日本航空、荷蘭航空等全球多家航空公司,均對生物航煤比例小于50%的航煤油品進行過飛行測試。
2011年10月,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推出由英國伯明翰飛往西班牙蘭薩洛特的航班,燃料中加入了50%的“氫酯和脂肪酸”,也就是“地溝油”加工物,更是成為民航業使用生物航煤的標志性事件。
如今,生物航煤的發展趨勢則是不斷尋找新的原料和加大生物航煤油品的商業使用。
今年,全球知名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接連宣布兩則有關生物航煤的消息,首先是與美國聯邦航空局及其他合作方共同開展工作,使綠色柴油在飛機上的應用獲得批準,這種燃料全壽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化燃料要低至少50%。另一則是與阿聯酋的合作研究機構從沙漠植物中獲取生物燃料。
在商業化方面,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日前向中國石化頒發了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意味著國產生物航煤將投入商業使用。
更早些時間,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與西雅圖的企業簽訂了合同,將從2014年起,在3年的時間內采購1500萬加侖生物燃料。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2020年生物航煤將達到航油總量的30%。這意味著生物航煤的研發和商業應用只是剛剛起步,尚存在巨大的空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雜談:追求美麗也不能跨越安全底線
- 下一篇:機場建設,“迎新”別“辭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