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空鐵50年鏖戰帶給中國什么啟示?
從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2008年8月開通至今,短短的5年時間,在神州大地上“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網現已初具規模。“高鐵時代”正在逐漸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社會與經濟現象,中國民航與高鐵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和常態化。作為身處這樣的沖擊與影響之中的中國民航,我們應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去應對新的挑戰?
盡管日本的國土面積與中國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是通過邏輯化的梳理,我們依舊會發現兩國的民航與高鐵競爭格局具有諸多的相似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仡櫲毡久窈脚c高鐵的歷史發展狀況,有助于為我國民航與高鐵的未來競爭演繹提供參考。
1964年日本開通第一條新干線——東海道新干線至今,日本民航與高鐵已有50年的競爭歷史。東海道新干線是連接東京車站與新大阪車站的新干線高速鐵路,也是全球第一個成功的高速鐵路系統。該線路于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距離552.6公里。在其開通之前,民航在東京—大阪間的年度客流量為152萬人次,當時只有羽田—大阪航線(530公里),日單程35個班次。新干線開通后,民航所占市場份額快速下降至6%的低點;但是經過40多年的發展演變,到2010年,在該航線上,民航年度客流量達698萬人次,日單程48個班次,航空所占市場份額上升至28%左右。
1973年以后,隨著國際能源危機使石油價格大幅飆升所導致的成本高企,日本民航和新干線被迫提高了價格。但新干線的漲價幅度大于民航,由此導致了民航相對高鐵溢價的下降,使得航空出行的競爭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成田機場第二航站樓、羽田機場以及大阪關西機場的陸續投入運營,使得民航的運力投入大幅提升,機票價格雖持續走低但市場份額也不斷攀升。近10年來,由于油價的持續高企以及行業逐步進入成熟期,總體客流趨于穩定。航空公司更加側重于通過提升產品與服務,吸引高端商務客戶并提升票價水平,在聚焦高端商務的同時著手打造廉價航空公司以鞏固市場份額。他們一方面專注于提升服務質量、聚焦高端商務客流,提高票價,走差異化競爭道路;另一方面另辟蹊徑,成立低成本的廉價航空公司,以應對新干線的競爭。樂桃航空(Peach Aviation)作為日本第一家本土低成本航空公司,其于2011年建立并很快占據了一席之地,其經營理念就是與長途客運大巴和新干線爭奪旅客。
簡而言之,在上世紀60年代新干線建成通車時,民航的客流、價格、市場份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2000年之后,客流趨于飽和,隨著燃油價格的上漲以及航空運營成本不斷攀升,民航開始走差異化道路,聚焦高價值旅客,提升服務質量,在提高票價的同時豐富價格產品�?梢�,對于中國民航來說,走差異化的競爭道路是我們應對高鐵時代的必然選擇。
交通運輸方式的演變與經濟的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航空運輸與高速鐵路運輸同樣都是促進社會發展重要的驅動因素,也是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兩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隨著行業因素的變化,民航與高鐵的發展階段不同,空鐵競爭格局也一定會不斷演變。但無論未來競爭結果是什么,我們有理由相信,民航與高鐵的競爭都將在市場的良性競爭中,按照科學的發展與競爭模式不斷發展壯大,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分別發揮各自行業應有的作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