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掐斷了航空安全“生命線”
看不見的民航專用無線電頻率,卻是確保航空安全的實實在在的“生命線”。管制員和飛行員需要通過無線電通話來完成飛行任務,一旦無線電通信中斷,天上的航班就如同“失聰”了一般,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4月11日一天之中,民航華北空管局北京區域管制中心8個對空指揮頻率受到嚴重干擾,使得飛行員和管制員的通話信號一度中斷。為確保安全,當日,華北空管局只能加大飛行間隔,實施流量控制。好在最終避免了事故發生,確保了安全。
據統計,近年來,無線電干擾事件呈“井噴式”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僅華北地區就發生了546次,同比增加了293次。
到底是誰掐斷了航空安全的“生命線”?面對此種情況,民航空管部門和各地無線電管理部門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讓這一危害航空安全的“隱形殺手”顯出原形,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隱形殺手”的真相
所謂無線電干擾,主要是指民用航空所用的無線電專用頻率受到其他無線電設備的干擾,導致通話雜音甚至無法接收信號的現象。
之所以將無線電干擾稱為“隱形殺手”,是因為相對于惡劣天氣、機械故障、人為差錯等造成飛行事故的因素來說,無線電干擾不僅飄忽不定、難以捉摸,而且隨時都有可能在最繁忙、最緊張的航路上給航空安全致命一擊。據悉,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NASA)航空安全報告系統的多份意見書,都引用了一些可能是由無線電干擾所引起的空難報告。
據華北空管局通信導航監視部部長赫強介紹,管制員對飛機的指揮主要靠無線電通話。無線電干擾輕則可能使通話質量受到影響,加大管制員和飛行員出錯的概率;重則使通話中斷,引發不安全事件。
“即使無線電干擾非常輕微,只是影響了通話質量,也可能帶來機組聽不清指令、需要管制員重復發送指令的情況,加大了管制員的工作量。”華北空管局的管制員小張說,在航班較少的時候,頻繁重復指令尚可接受;一旦航班量較大,則可能忙中出錯。“而一旦無線電干擾嚴重到導致通話中斷,空中的情勢就很危急了”。
與其他看得見的有形損害相比,無線電干擾的破壞力體現在,可以在短時間內對三類主要設備“一網打盡”,強干擾源可以同時導致通話中斷、雷達失效、導航信號失真。此外,民航的大多數設備都有備份,即主機故障后,備機馬上啟用,并不影響使用。但無線電干擾則可以令主備機同時失效。
民航時評
事關生命安全,任何理由都顯得蒼白無力
作為關系著千萬旅客生命安全的民航專用無線電頻率,卻時刻處于被干擾的威脅中,而且情況愈演愈烈。治理無線電通信干擾,就是在維護航空安全的“生命頻率”,事關千千萬萬旅客的生命安全,實在容不得任何理由的拖延。
治理無線電干擾刻不容緩。隨著科技的發展,擁有無線通信設備并不是什么難題,只要有興趣,很多個人都有能力置辦一個無線電臺。而與此同時,民航發展十分迅速,民航專用的無線電通信頻率所承擔的通話量越來越大。若無線電通信得不到有效監管,那么一旦發生無線電干擾事件,受影響的民航航班和旅客數量將越來越多。所以,對無線電干擾的治理和監管必須從嚴、從速。
遺憾的是,受制于多種因素,各方的腳步并不一致。備受干擾的民航部門積極呼吁,主動行動;違法者往往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其他相關管理部門的積極主動性則有待提高,執法力度也亟須加大。
當然,治理無線電干擾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干擾時間不定,難以定位,導致排查范圍大;人手不足,經費有限,治理力度不夠大;多部門參與管理,聯合行動需要協調等。但是,不論何種理由,在千萬旅客的生命安全面前,都顯得無力而蒼白。面對愈加嚴重的干擾現狀,不論是民航各部門還是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都必須認清責任,主動出擊,嚴格執法,真正以實際行動護衛好“生命頻率”的安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貴陽有資本有必要搶占航空產業市場
- 下一篇:新橋機場“空港經濟”效應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