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A380虧損嚴重 787飛機盈利能力待解
昨日(6月2日)上午10點30分,機身繪有“夢想之翼”的波音787抵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從此,這一“夢想飛機”正式加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簡稱“南航”,600029,SH)機隊,這是我國民航引進的首架787。南航也成為全球第一家同時運營787和A380的航空公司。據了解,南航共訂購了10架787,其余9架將于明年底前全部交付完畢。
南航總經理譚萬庚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787適用于點對點的高密度中遠程直飛航線,A380則適用于大容量、大樞紐的市場,二者將形成有效互補,在未來共同成為引導南航樞紐建設和國際化發展的“兩翼”。
值得關注的是,有媒體曾報道稱,南航A380去年虧損金額達到1.5億元至2億元。從引進運營到今年一季度,南航的5架A380已為其帶來近4億元的虧損。787的引入能否為南航帶來盈利?
波音中國傳播事務副總裁王玉奎表示,航空公司能否盈利主要由整機燃油效率和分攤到每個座位分攤效率等因素決定。一般來說,飛機起降時耗油較多,飛行距離越長燃油利用率就越高。“它(787)既能省油又能提高乘客的舒適度,是一款可以為航空公司帶來盈利的機型。”
787投入國內航線
5月23日,波音公司獲得了中國民航局為787飛機頒發的型號認可證。從那時起,這款名為“夢想飛機”的客機進入引入中國倒計時。從2005年簽訂購買合同開始,南航對787可謂期盼已久。
記者獲悉,南航首架787于5月31日正式完成交付,歷時12小時40分的長途飛行,從美國西雅圖到達廣州。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規定,新飛機引進后,需在國內經過25小時的驗證飛行后才可以投入商業運營。
南航方面表示,787將進行為期3天的驗證飛行,然后于6月6日執行廣州-北京-廣州航班。待飛機和機組具備執行遠程航線條件后,計劃投入廣州至巴黎、溫哥華、倫敦和奧克蘭等國際航線。
譚萬庚表示,為了迎接787機隊的加盟,南航在機組、乘務員隊伍、維護力量、航線等方面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今年還將有787陸續加盟并投入運行,將促進南航的國際化運行和品牌建設。同時,譚萬庚強調,787與A38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款機型,但是二者體量有區別,公司將結合787與A380的不同特點,根據承運乘客數量進行不同搭配。
記者在南航官網上看到,南航787首航出發時間為6月6日中午12時,頭等艙定價為5100元,經濟艙定價為1700元。而A380廣州至北京航線頭等艙定價為4250元,經濟艙定價與787相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于載客量大、運營成本高,大型客機在短程區域性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其在超長距離飛行的優勢十分明顯,比如A380更適合執行飛行12小時以上的遠程洲際樞紐航線。
據了解,近年來,南航以澳洲為突破口,以“廣州之路”為新引擎,全面推進國際化戰略轉型。目前,南航國際航線比例接近30%。數據顯示,今年1~4月,南航廣州樞紐國際中轉共58.3萬人次,同比增長15%。
787盈利能力待解
從2011年10月引進首架A380開始,南航一直將A380用于運營北京至廣州的國內航班。早前,有媒體報道稱,南航A380去年虧損金額達到1.5億元至2億元。從引進運營到今年一季度,南航的5架A380已為其帶來近4億元的虧損。
“大型客機飛短途航線本身就不劃算,出現虧損是正常的,再加上廣州國際樞紐客流量比不上北京,周邊還受香港國際機場影響,用A380選飛國際航線也存在比較大的風險,選擇哪條線路是關鍵。”某知名飛機制造商一位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北京至廣州航線頭等艙價格不到5000元,而北京至洛杉磯航線頭等艙價格在3萬元左右,相當于前者的6倍,如果同時用A380飛行,后者的單位運行成本更低,前者則會造成巨大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為中遠程客機,但787的載運能力只有A380的一半。據了解,南航787采用經典的三艙布局,設有4個頭等艙、24個公務艙以及200個經濟艙,共有228個座位。
“這個承載力相對來說更靈活,航空公司可以選擇把它(787)放在任何適合的航線上。而大型客機就在這點受到約束,畢竟不是每個城市、每條航線都有400人次以上的需求,在本身航程短、上座率不佳的情況下,則會加大虧損。”前述知名飛機制造商人士表示,憑借低能耗、續航能力和滿足需求的載運量,787得以成為全球航空界最受矚目的明星機型之一。
記者了解到,借助于先進技術,787實現了中型飛機尺寸和大型飛機航程的完美結合,最遠航程可達到15200千米。另外,通過采用新型的發動機、先進的復合材料、高效的系統和先進的機動性能,飛機的重量大大降低,能比同類飛機飛行時節省20%的燃油。
王玉奎欣慰地表示,正是由于以上特點,787才得以成為令航空公司翹首以盼的飛機。“它既能省油又能提高乘客的舒適度,是一款可以為航空公司帶來盈利的機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國內輿論對于A380的熱度不減,但是目前國內總共只引進了5架A380,且全部由南航運營。不過,國內航空公司對787的反應截然不同。據悉,除南航以外,國航、海航、廈門航空分別訂購了15架、10架、6架波音787。海航曾表示其首架飛機有望在6月底前引進,國航與廈航暫無交付計劃公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俄寬體客機項目合作尚需補齊“短板”
- 下一篇:五條路徑”助推民航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