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機場真的沒文化嗎
那天在首都機場排隊出關,身后有個男的在對他的女伴說:“你看人家歐洲的機場多有文化啊,再看看我們的,就只剩下大了,哪有什么科技和文化可言?”聽到這話,我忍不住腹誹了起來:“小伙子,你知道什么是科技,怎樣叫有文化?在國外長了見識是好的,可也沒必要這樣妄自菲薄啊!”
其實只要上網搜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首都機場里的“文化元素”。在三號航站樓坐過飛機的人,應該都會對那座以“渾天儀”為原型的《紫微辰恒》雕塑有印象,那是很多人拍照留念的地方。國際區里的免稅店,看似商業氣氛濃郁,其實也滿含文化創意,滲入了很多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國際進出港區還有兩幅壁畫,分別是《清明上河圖》和《長城萬里圖》。誤以為我們的機場沒文化,其實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罷了。至于科技,那更是無處不在,比如從海關到行李提取處乘坐的小火車,它是無人駕駛的,你發現了沒有?
前幾年我讀過一位專家寫的講北歐設計的書,里面說,北歐的機場,特別注重功能主義,設計得十分精巧,漫步其間是一種享受;而我國的機場,一出來就遇到一堆手里拿著牌子來接站的導游和司機,顯得亂哄哄的。我想這位專家恐怕忽略了一件事:機場分為出港和到港兩個不同的功能區,如果說出港區是舒適愜意的,可以讓人閑庭信步,那么到港區的功能就是要快,以最快的速度將人流疏散出去。在出港區的盡頭見到接站的人,這再正常不過了啊,難道應該在這里擺一個書店才夠合理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國外生活的經驗,文化差異的話題也被越來越多地提起。我覺得文化差異并無好壞之分,真的不必妄自菲薄。下一次再坐飛機時,用心地去欣賞、感受一下我們的機場,你會發現,它也是非常棒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