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航空空難折射國內航企競爭力不足
在日前失事的韓亞航空航班上,將近一半乘客(141人)是中國人引發外界關注。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國內三大航、歐美、中東等眾多航企激烈競爭,日韓航企低價攬客“以價換市”,在“夾縫”中成功搶客,通過韓亞航空中轉赴美比直飛最多便宜了將近二分之一。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鄒建軍則指出,國內航空公司與機場的競爭力不足,高達30%~40%的出境游客被以首爾、東京、新加坡等機場為樞紐的航空公司帶走。
“以價換市”:中轉比直飛便宜二分之一
鄒建軍指出,在高達9300多萬名的出境游客中,從我們自己的“樞紐”出行的比例僅為60%左右,還有高達30%~40%的游客是被那些以首爾、東京、新加坡等機場為樞紐的航空公司帶走了。
價格是消費者選擇航空公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美航線上,除了國內的三大航之外,聚集了歐美、中東以及日韓航空公司等眾多一線航企。以8月30日上海飛往舊金山為例,僅有東航、國航、美聯航少數幾家有直達航班,票價在6100元到7500元不等,而需要中轉的航班票價則多在3000元到6000元不等,韓亞航空票價為3432元,全日空票價5300元。通過韓亞航空中轉赴美比直飛最多便宜近二分之一。
班次豐富、行程便捷也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如果想搭乘國內航空公司航班前往美國,一般需要先飛到北上廣再出發。而韓亞航空從煙臺、成都、南京等二線城市同樣可以購買赴美機票,但需要在首爾進行中轉。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日韓的航空公司通過中轉航線搶客,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市場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地理位置適合中轉,但更重要的是航權的問題。中美之間開放的直航資源也是相對有限,所以直達的價格相對較高。
有分析也指出,日韓航企吸引旅客中轉不單是為增加客源。日韓航空公司其實希望旅客能“走得更遠”,強化首爾、成田等機場的國際樞紐地位以吸引更多的旅客中轉往返利潤更豐厚的太平洋航線。韓國方面還出臺政策支持,今年5月1日起持赴美簽證的中國游客,經韓國轉機可享最多30天免簽入境的優惠。
鄒建軍表示,根據航班信息提供商OAG公布的數據看,韓國的大韓航空、韓亞航空每天在我國的20多個城市,運營70~80個航班,帶走約萬人的消費能力與需求。一個首爾的仁川機場,每天通往北美的航班,比我國北京、上海與廣州三個機場的之和還要多。
業內觀點:中國航企價格競爭力不足
近年來航空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南航、國航、東航、海航紛紛加速拓展國際航線。但還是有消費者抱怨國內航企的選擇不多,機票價格居高不下。
鄒建軍認為,這場空難暴露了旅游業服務或是航空運輸服務中國際化競爭的真實數據。從微觀的角度看,是航空公司與機場的競爭力不足;從宏觀的角度看,恐怕就是整個旅游業與航空運輸服務業管理政策或機制的缺陷。
一家上市航企的市場部人士認為,“其實根源在于隱性壟斷,我們也愿意多開拓一些優質的國際航線,但拿資源和審批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航線還受途經國家飛越權等限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外航的中國生意:超低價和高低端客源搭配
- 下一篇: 冀、津機場將分流首都機場部分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