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APP火爆折射民航服務缺失
一邊是航空廣播千篇一律的說辭,一邊是乘客熱衷于刷應用獲取信息——航空APP火爆折射服務缺失
“親愛的乘客,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飛機即將起飛,塔臺給我的原因是濟南有雷暴雨,40分鐘后飛機將經過濟南上空,大家可以看看塔臺是不是在騙人。”7月4日,在飛往上海的航班上,經歷2個半小時的漫長等待后,當值機長忍無可忍發布了以上內容,讓“飛機上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因為在很多時候,旅客們聽到最多的只有四個字“航空管制”或“流量控制”。
但即使這樣,也顯得為時過晚。因為飛機上還未關閉手機的等待中的旅客,在數分鐘前就已經通過“飛常準”、“航旅縱橫”、“航班管家”等航空出行類APP應用刷到了精準消息。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APP應用日益火爆,恰恰折射出航空公司、機場的服務缺失。
APP信息比航空公司多
7月4日,北京飛往上海的航班,徐小姐在早上8點半準時登機,原以為能按時起飛,沒想到艙門準時關閉后,便進入了漫長而未知的等待。
這樣的等待,對于“空中飛人”徐小姐來說十分熟悉,而空姐總是用甜美的聲音通過廣播回答,“親愛的旅客,由于航空管制原因,飛機暫沒有得到放行指令……”
不過航空公司沒有透露的內容,多款手機APP應用卻能解答。徐小姐在手機里裝了兩款應用,分別是“飛常準”和“航旅縱橫”,在等待起飛的時候,她一般會通過刷這兩款應用來獲取最新的消息,“‘飛常準’除了能分析出港速度、實時天氣雷達圖、空域流量信息,還能讓我知道排在本架航班前還有幾架飛機,這樣我就能預估可能的飛行時間,而這些是航空公司不會告訴我的。”
事實上,航空出行類APP已成為經常“打飛的”人士的“標配”,呈現出越來越火的趨勢。根據官方數據,2009年推出的“航班管家”用戶數達到4000萬,去年1月推出的“航旅縱橫”用戶數也已攀升到幾百萬。多位旅客告訴記者,安裝這些APP不是因為好玩,而是因為無奈,“航空公司給不了我想要的訊息”。
“延誤中的商機”表明提升空間
6月以來,航空出行類APP應用又火了一把。由于到了雷雨、臺風多發季,飛機準點率“跌至低谷”,北京、上海大量航班延誤或者索性取消,讓許多旅客苦不堪言。于是,能提供各階段、全方位信息服務的這類APP應用受到了旅客的認可。
按照IT業人士的分析,這些APP應用的火爆是抓住了“延誤中的商機”。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航班延誤中的旅客需求,航空公司或機場服務是不是到位了?到底有哪些被別人彌補了的缺失?
以“航旅縱橫”為例,在飛行前一天,它會提示旅客開放值機信息和第二天目的地天氣情況;在飛行當天,它會告訴旅客前序航班的起飛和準點情況、值飛機型和機齡、登機口變更情況、飛機延誤原因……這些都是航空公司、機場沒做到恐怕也沒想到的。
美國航空數據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35個國際機場6月的準點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分別以18.30%和28.72%占據倒數兩名。浦東國際機場“10個航班7個延誤”,暫且不論原因,航空公司在信息告知和服務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航空公司能否迎頭趕上
縱觀整個航空出行類APP應用的不斷崛起,似乎與此前火爆的打車軟件有異曲同工之處。一邊是市場機制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推出的服務型應用,另一邊則是航空公司、機場等龐大企業的資源優勢。共通點在于,小小一款APP應用,都能通過服務贏得旅客的信任。
有專家表示,航空公司、機場所能提供的服務應遠比APP應用來得多。比如手機值機、二維碼登機等;又比如在信息溝通機制上,是不是能用更具體的原因來代替千篇一律的“流量控制”,實現信息透明,“連市場化APP應用都拿得到的服務信息,航空公司何必藏著掖著?”
目前,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正嘗試引入航班協同放行機制,將空域資源、機場資源、航班準備情況等信息放在一個平臺共享,從而給出合理、準確的航班放行隊列,以提高航班放行的效率。從提高效率上說,這是很好的嘗試。那么,其中的數據信息能否部分開放給旅客,讓旅客心知肚明,而不是被迫通過第三方渠道“搜刮”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