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城規劃空港經濟區 專家提醒謹防變相圈地
隨著地方機場建設熱潮再起,地方圍繞機場建設臨空(空港)經濟區也隨之鋪開。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的51座城市提出空港經濟區的相關規劃,不僅包括廣州、鄭州等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一些三四線城市也在蠢蠢欲動。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經濟越發達,對高品質的快速運輸,包括貨物和旅客的運輸需求就越強烈,機場的帶動作用就越明顯。但一些人流量較小的中小機場也大建空港經濟區,則有變相圈地之疑。
51城建空港經濟區
近日,中共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揭牌。今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航空港區發展規劃。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航空經濟為主題的、進入國家層面的功能區規劃。目前,河南省賦予航空港區省轄市級管理權限,這也意味著將對航空港區“傾全省之力支持”。
今年6月底,廣州空港經濟區總體規劃新近獲得廣州市規委會通過,核心區擴至84.87平方公里,總體規劃范圍擴容至439平方公里,占廣州全域面積約6%,涉及花都和白云兩區,規劃人口達220萬人。
其中核心區(一期)南片總面積54.18平方公里,定位為“空港經濟門戶核心區(總部經濟基地、高端服務業集聚區)、航空產業功能區”;核心區(一期)北片總面積17.82平方公里,定位為“廣州臨空物流集聚區、航空維修制造產業區”;綜保區北區總面積4.27平方公里,定位為“廣州臨空保稅物流與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綜保區南區總面積8.6平方公里,定位為“臨空保稅物流與先進制造業基地”。
與廣州爭奪“第三城”的天津在臨空產業方面也籌劃已久。資料顯示,天津臨空產業區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中國民航大學、空港國際物流區、天津空港經濟區(原空港物流加工區)和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重點發展航空運輸、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發與產業化、航空設備制造和維修等。
福州市今年初專門出臺《關于促進福州空港經濟區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促進將福州空港經濟區打造成為集臨空產業、航空商務、航空總部、地方優勢產業、配套居住于一體的綜合性新型空港經濟區。福州空港經濟區范圍為福州長樂機場周邊約170平方公里。
除了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一些三四線城市也在打造空港經濟區。今年3月,地處粵東的揭陽空港經濟區正式掛牌成立,總面積234平方公里,管轄四個鎮、三個街道,戶籍人口42.72萬。
空港經濟區青睞高新技術
“空港經濟區產業鏈很長。”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告訴記者,臨空產業主要有兩大塊,包括人的服務產業鏈和物的服務產業鏈,兩塊產業鏈都很長,比如物流方面,空港經濟區是一個集散地,可以發展分包、中轉、批發等業務,目前國內外大的機場都形成了豐滿的業態。
業內人士指出,空港經濟區招商選資的主要標準,是有利于發揮機場優勢的產業,一般選擇重量輕、體積小、價值高以及具有高新技術的產品,通過航空運輸的方式運達銷售地。
李曉津則認為,空港經濟區一可以發展會展、賓館等相關產業,二可以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像昆明的花卉產業,一些海濱城市的海鮮倉儲等。
“鄭州圍繞空港經濟區給富士康做配套,富士康主要做手機,手機的時效性很強,用飛機運輸很有優勢。”李曉津說,鄭州空港經濟區剛好抓住了產業梯度轉移的時機,是空港經濟區建設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小機場之辯
李曉津表示,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機場所帶動作用是不同的。越是經濟發達地區,機場帶動系數越大,比如上海是全國最高,為1:14(即民航收入一元可以帶動14元的相關產業),北京約1:12,天津約為1:7.7,遼寧約為1:6,成都是1:5.5。“經濟越發達,對高品質的快速運輸,包括貨物和旅客的運輸需求就越強烈,機場的帶動作用就越明顯。”
因此有人擔心,目前國內一些中小機場,人流量本身就比較小,在此基礎上大建空港經濟區不是很合適。
“全國這么多機場、這么多地方建空港經濟區,一定要科學規劃。”李曉津提醒,要防止出現“一窩蜂”,變相圈地,實際發展房地產的局面。
“很多支線機場實際上都是借這個名義在圈地,這些機場一周才幾個航班,圈這么多地都是一種嫁接型,圈地后干別的,比如為機場的員工集資建房。”胡曉登說,目前國內一線大機場配套的經濟產業發展不足,不夠協調,而人流量小的機場反而借這個機會圈地囤地,另作他用。
根據民航總局數據,2012年全國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的為21個,與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74.0%;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30.7%,也就是說這些一二線城市的大機場的吞吐量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
李曉津說,建立空港經濟區的關鍵是要有潛在需求。比如漠河,當年也是沒有航線,新建一個機場,開通后運輸量立即上來,因為漠河靠近最北,夏天很涼快,很吸引人。但是也有機場沒有潛在需求,建成后就浪費了。因此空港經濟區發展的產業也要有潛在需求,能跟機場運輸結合起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晚點治理“晚點”:都是因為天路擁堵?
- 下一篇:航空APP火爆折射民航服務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