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大吐槽:航空公司機場都很委屈?
15日晚,北京的雨一直下,遭遇航班晚點的著名相聲演員博林在微信朋友圈套用《雨一直下》的歌詞句式幽默吐槽:“不可思議吧?也許還帶著怨吧?時間耗了大半天,也只有陪它玩耍。愛咋地就咋地吧,反正我們都習慣了,屢次延誤傷痛的心,已密密麻麻。”
旅客:比延誤更讓人憤怒的是被忽悠欺騙
面對屢屢延誤的航班,常乘飛機出差的媒體人李夏表示“很受傷”。“乘坐7月4日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廣州的國航CA1339航班時就等了近4個小時,15日晚從北京飛貴陽又晚了3個小時。每次乘機都晚點。”
李夏說,比延誤更讓人憤怒的是被忽悠欺騙。“一會兒說航空管制,一會兒說天氣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既然晚點,為什么登機后才說?悶在封閉的機艙內更讓人急躁。”
因工作原因需經常乘坐飛機的白領張超,今年5月份分別去了青島、哈爾濱、石家莊、呼和浩特4個城市,每次航班都會晚點20-40分鐘。航空公司給出的解釋五花八門,匪夷所思:天氣不佳、機器維修,甚至還有“機場太小”。
李夏表示,航班延誤固然讓人煩惱,“誤機常態化、賠償無影蹤”才讓人怒上加怒。“在攜程的推薦下,我特意在購買機票時買了太平洋保險的航空延誤險,一旦航班延誤達3小時,保險公司就要支付賠償300元。但真延誤了,打他們的官方客服電話30多次,均無法打通,網上申請自動賠償,保單也沒人受理。”李夏說。
航空公司:“延誤,我們損失最大”
面對延誤,航空公司也覺得很委屈。“其實在誤機這一點上,航空公司和乘客的利益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的。航空公司作為企業,只有飛行順暢才能獲利,延誤增加運營成本,聲譽也會受影響,我們的損失最大。”國內某航空公司駐山東辦事處負責人伍先生說。
“我們公司因為機械故障造成的延誤所占比例不到3%,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誤航空公司也沒有責任,但實際上公司多數都提供了盒飯和經濟型賓館。但乘客覺得遠遠不夠。”伍先生說。
“有個同事今年剛剛從事空保工作,他說以前坐飛機晚點特別喜歡發火罵人,現在上飛機執勤,經常被罵,終于體會到整個行業處境的無奈和委屈。”伍先生說。
機場:我們也怕晚點
面對乘客的吐槽,曾在山東濟南遙墻機場擔任地勤工作的李娜同樣有一肚子苦水,“我們也怕晚點,晚點了乘客憤怒,我們有安慰的義務,可是有些乘客確實說話難聽,飛機是否準點我們也決定不了,有時候真是委屈得哭。”
曾在海南航空負責媒體和危機公關的譚天告訴記者,他的工作就是為飛機延誤“滅火”。他認為,當前存在的很大問題是空乘地勤獲得的信息有限,他們只是傳達信息,所以給乘客的回復難以令人滿意,要么是“請等通知”、要么是“我也不知道”。“很多乘客氣急了想罵人打人,但地勤人員同樣無辜。這必須通過制度性的安排來協調解決。”
“希望民航局和空管部門從根本上改善行業的運行環境,比如增加民航的空域使用范圍,航空公司也應提高自身運行效率。同時,特別期待媒體引導民眾理性對待航班延誤。”譚天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延誤,追責賠償怎么定
- 下一篇:國內廉航占比不足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