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確立航空戰略 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中原經濟區建設迎來“突破口”。
3月24日晚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中原之夜”上,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滿場推介鄭州航空港區。
這是繼全國“兩會”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而上升為國內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戰略以來,河南省的第一次公開推介。
為什么是河南?
據悉,2011年底,河南開始討論“航空經濟”,2012年底國務院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時,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中原經濟區規劃》中,也用專門的章節部署建設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航空港經濟集聚區,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域。
“建航空港實驗區,這是中原經濟區的戰略突破口,是最重要的。”河南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27個省(區、市)的51個城市先后提出54個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設想,為什么河南先拔頭籌?
規劃編制小組專家、河南大學中原經濟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認為,鄭州做航空港實驗區是由三個方面的積極因素促成的,一是河南建設中原經濟區,需要有一個“抓手”,做航空港,并進而圍繞這個大樞紐布局相關臨空產業,是一個可突破的選擇。
其次從國家民航局的角度,隨著航空運輸產業的發展,原來的國內航空樞紐布局已經不能適應大業務量的需要,鄭州這個區位正好在國家民航局布局樞紐機場的視野范圍內。
富士康在河南大范圍布局,也是促使河南爭取航空經濟實驗區的直接原因。“它在河南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與之配套的電子產品、航空制品都在發展,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和磁場”。喻新安說。
喻新安認為,河南還具有交通優勢。“河南的高速公路全國第一,鐵路有隴海、京廣等主干道交叉,航空港一建就能夠形成一個綜合的交通樞紐,使陸路、鐵路、航空實現連接。”
而且,還未公布的國務院批復文件中提到,鄭州地處中原,輻射更廣,在鄭州建設實驗區能更好地連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經濟區,有更大的示范效應和綜合作用。據悉,河南省將于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規劃的具體內容予以公布。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大衛則認為,國內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落戶河南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場空間。在他看來,中部地區可以把一線城市中轉功能和貨運功能分擔過來,“他們專心做世界性的客運樞紐,我們來做貨運市場。”張大衛說。
政策待細化
按照規劃,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的戰略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到2025年,要建設成為“大樞紐”、“大都市”、形成“大產業”。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為主體的航空經濟聚集區,河南冀望實驗區能帶動其產業結構升級,發揮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高端制造等優勢產業,改變產業結構層次總體偏低的現狀。
實際上是一個以IT制造業為主導的航空經濟形態的典型“,張大衛說。因此,在獲批后,實驗區得到了許多含金量頗高的政策支持,涉及到口岸通關、航線航權、財稅金融、土地管理、服務外包等多個方面。
“文件上有很多規定,比如對購買25噸以上的飛機有稅收優惠政策,另外對落戶在這里的涉外企業搞離岸貨幣交易,土地、金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喻新安透露。
耿明齋則認為,如今類似國家批準的一些規劃主要是軟政策的支持,比如說鄭州正在謀劃的機場擴建等,有了國務院批復的規劃后,更容易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進而在審批中大大降低成本。
在這樣一個政策框架下,包括國內外物流交易方面的政策可能會更加寬松,相關的關稅政策、保稅區的擴展等下一步會具體細化和落實。
而對于外界激辯的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是否為副部級,耿明齋表示最新的情況并不了解。“我確實在會議上提過這樣的建議”,他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