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航空公司”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海南航空與新疆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于近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海南航空新疆分公司為基礎,合作組建烏魯木齊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雖說民航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新版地方航空公司”在現今已不是新鮮事,但這則來自我國西部的消息仍然引發了業內人士對這種合作模式的深入思考。筆者認為,這種合作無疑是中國民航發展與地方城鎮化發展良性互動的重要形式,必將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但在運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范其潛在的安全隱患。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多次強調,城鎮化是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民航與地方政府合作組建航空公司,可以實現3個加速,即加速生產方式轉變,加速消費方式改革,加速農民到城市居民的轉化,從而實現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因此,民航與地方政府合作組建航空公司,絕不僅是民航引進地方資金擴大規模的方式,更意味著巨大的生產潛力和消費潛力將得以挖掘。
在當今時代,社會經濟越發達,民航業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的特點愈加顯現,民航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也更明顯。筆者和團隊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中國民航的投入產出比為18,即航空公司每收入1元錢,能拉動地方經濟增加8元錢。其中,上海地區的該項比例是1:14,北京地區為1:12,烏魯木齊等地區可達到1:5以上。航空業是一個“放大鏡”,能夠將一個城市或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包括農業、工業以及涵蓋旅游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放大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對經濟繁榮起著巨大的帶動作用。以新疆為例,由于民航業的支持,其在旅游產業方面的優勢不僅延展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城市,而且擴展到了日本、韓國、歐美等地,極大地改變了新疆當地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推動了新疆地區的城鎮化進程。
同時,民航與地方政府合作有利于中國民航構筑與新型城鎮化相匹配的新型航線網絡。新型城鎮化為民航提供了新的需求和市場,其在高鐵網絡不斷完善的條件下意義尤其重大。新疆與內地距離遙遠、地況復雜、沙漠較多,高鐵難以覆蓋,而與新疆毗鄰的俄羅斯、中亞地區發展方興未艾,中國民航努力開辟新疆市場、構筑以烏魯木齊為樞紐的航線網絡正當其時。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國航、東航、南航等國內主力航空公司都在通過不同途徑與新疆地方政府進行協商,以“合作共建航空公司”或其他形式進入新疆市場,完善自身國內網絡,彌補高鐵帶來的損失。對中國民航而言,這意味著一種與新型城鎮化相適應的、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新型航線網絡。
當然,在看到各種利好因素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高度關注并注重解決新版地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隱患。據報道,自2008年以來,國內多家航空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20多家新版地方航空公司。隨著這種合作方式不斷擴展,我們要對其安全隱患給予高度關注。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民航在飛行員資源、空域、地域、航油以及資金等方面一直面臨掣肘困境,新版地方航空公司的成立必然加劇這些矛盾,并最終反映在航空公司安全運營中。伊春空難、包頭空難以及最近發生的部分安全事故征候提醒我們,對這些新版地方航空公司而言,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創新應使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嚴格、更加縝密、更加科學,而不是相反的。畢竟,持續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