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機場起飛不受限?很難!
“民航空管系統于2013年7月18日已實施在北京、廣州、深圳、浦東、虹橋、成都、昆明、西安八機場之間起飛不受到限制的措施,雷暴和雷雨天氣除外。”
最近,實名認證“民航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崔建強,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的上述信息,引發民航內外的熱議。有空管表示:“這個‘起飛不受限制’的說法絕對了些,對這八大機場的起飛航班只能做到優先保障、重點保障,盡量不受流量控制,但在出現極端天氣和軍事活動時除外。”
實名認證的“民航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崔建強,在其個人微博發布稱:“民航空管系統于2013年7月18日已實施在北京、廣州、深圳、浦東、虹橋、成都、昆明、西安八機場之間起飛不受到限制的措施,雷暴和雷雨天氣除外。”對于這個說法,廣州白云機場工作人員昨天向記者表示,還沒有聽說,不知道有這樣的通知。
記者查詢了解到,近期民航局下發了《雷雨天氣保障航班運行措施》,專門對雷雨天氣下的航班運行保障措施進行了細化和強調。今年入夏以來,我國華北地區、南方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連續出現雷雨天氣,對北京、廣州、深圳、長沙等主要機場的正常運行秩序造成了嚴重影響。在復雜天氣多發情況下,提升我國主要機場在雷雨天氣運行的整體效率,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根據《運行措施》,運行監控中心重點加強了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沈陽桃仙機場的航班運行協調和指揮工作。這些機場一旦受到雷雨天氣影響,將由運行監控中心統一指揮運行。
“這個‘起飛不受限制’的說法絕對了些,對這八大機場的起飛航班只能做到優先保障、重點保障,盡量不受流量控制,但在出現極端天氣和軍事活動時除外。”一位空管人士這樣表示。
一位民航機長表示:“八大機場說走就走?只是理想化而已。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繁忙機場,遇到流量控制是家常便飯,不可能想飛就飛。”
據一位機長透露,最近收到過短信,稱“因八大機場除特殊情況外,地面不再出現放行流控,航班可按時離港,但機組必須多帶燃油,以防空中流控等待,避免因燃油不足返航備降。”
雖然上述短信說法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不過空管人員表示,在優先、重點保障這八大機場的起飛航班時,的確有可能造成其他航班空中等待的時間增加,“因為可以使用的空域、流量是固定的,不在地上等就要在天上等,或者這個機場的航班不用等其他機場的航班就要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以往的空中管制過程中,原則上對航班的流控是以地面等待為主,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但目前處于暑運旺季,雷雨天氣又頻發,航班在地面等待時間過長,旅客憤怒值會很高,而如果在空中等待導致機場上空盤旋待降飛機數量增加,又會增大空管指揮和飛行安全壓力。
“空域沒有增加多少航班卻兩位數猛增”
每年暑期都是航班延誤情況最嚴重的時段。“航班延誤率居高不下,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航班正常率特別是大型機場的航班正常率持續走低,根本原因是關鍵資源不足,但與我們運行管理還不夠精細也有一定關系。”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指出。因此,民航局決定下半年在全行業開展航班延誤專項治理工作,對航班延誤責任單位給予通報批評、經濟處罰、取消航班時刻或暫停增加航線航班等處罰。
“最近幾年民航可以使用的空域沒有增加多少,但飛機數量和航班數量卻在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空中道路越來越擁擠可想而知,”一位航空公司的運行控制中心管理人員向本報記者稱,“這與地面交通擁堵是一個道理。”
降低航班延誤、提高航班運行效率,任重道遠。民航局首先要求航空公司要強化運行管理,從合理編排航班、加強運行監控、優化機組配備、強化培訓等主要因素著手,要求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延誤比例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要相應減少航班和飛行小時。
而對于機場和空管,民航局也要求機場提高航班的地面保障效率,今后航班放行正常率低于90%的機場,不允許增加航線航班;而空管對于延誤超過90分鐘的航班,也要安排盡早起飛。
此外,民航局還要求中航協抓緊出臺有關航班延誤后服務補償辦法(目前對航班延誤的補償各公司標準不一),并強調今后凡因航班延誤處置不當引發重大群體性事件的,要對責任單位處以相應數額的罰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小航空可考慮轉向“廉價航空”模式
- 下一篇:通航市場如何守住安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