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航班延誤 不能只靠“隔靴搔癢”
近日,民航空管部門為解決航班延誤多發的問題,首次提出北京首都機場等八個繁忙機場執行除天氣和軍方活動外“不限起飛”的新舉措,這項措施使得航班不再受目的地機場管制影響而推遲起飛,減少了航班機場長時間排隊等待的現象。
對此,民航部門工作人員解釋說,之前,如果目的地機場有流量管控等情況,本場的飛機就無法起飛,需要等目的地機場恢復正常后才可以起飛,因此后續的航班只能順延起飛,而此時旅客只能在機艙等待起飛。而“不限起飛”實施后本場飛機將不再受目的地機場的起飛限制,盡可能按照原定時間起飛。但是,一旦起飛后目的地機場出現問題不能按時降落,飛機就必須在空中盤旋等待降落。
措施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認為,若飛機不降落始終在空中徘徊,不能降落,人將更容易變得焦慮,因為在候機室尚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同時還可以和家人、和單位及時聯絡告知行程時間,但在飛機盤旋時,與外界無法聯絡反而會誤事和引起擔憂。也有人認為飛機在空中盤旋排隊的情況,會消耗更多的燃料,因此造成燃油附加費的上漲,最后還是轉嫁到乘客的身上。同時也不符合環保節能的要求。
近期由于民航航班延誤等原因,乘客與航班工作人員發生沖突的事件已發生多起。這其中有很多則是因為乘客和航空公司之間的不信任造成的,航空公司沒有及時向乘客告知航班延誤的原因,比如“天氣原因”就包括起飛機場和目的地機場的天氣狀況、飛行途徑區域的天氣狀況。乘客的知情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很容易感到自己被航空公司“忽悠”了,因此造成的損失自然會歸咎于航空公司。
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說,中國花了數十億資金建造了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現代化的多座機場,但卻很少有中國機場能夠做到讓一半航班準點起飛。因晚點變得憤怒的乘客也有了新稱呼:“空怒族”。面對這樣的調侃,民航空管部門采取主要機場“不限起飛”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航班準點起飛的目標,但仍然只是“隔靴搔癢”的權宜之計。目前美、英等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空中軍用、民用統一的管理以及軍民協調使用和評估的體制,而我國相關領域的改革還相對滯后。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似乎還是需要繼續深化我國空管體制的改革,使之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需要,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標本兼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專家:八大機場不限飛致空中排隊可能性不大
- 下一篇:航企“砸錢”中歐航線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