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讓“旅客黑名單”成為防“機鬧”利器
數天前,深圳機場因為航班延誤而發生旅客打砸事件,現場一片狼藉;5月19日凌晨,江西機場有旅客鬧事……隨著雷雨季節來臨,航班延誤乃至取消成為常態,飛機、機場鬧事的風險也隨之加大。記者24日從中國民航局獲悉,民航局印發的《加強民航法治建設若干意見》強調,健全糾紛預防機制,要依法規范航空運輸安全“旅客黑名單”制度,列入“旅客黑名單”的事項原由、條件認證和辦理程序要加以明確。
眾所周知,機場是特殊的公共場合,對秩序有著極高要求,有序才能帶來效率和安全。飛機更是如此,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是大事故,對乘客的生命構成重大威脅。然而,乘客針對機場、飛機的滋事鬧事行為屢屢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僅2014年,我國乘客在飛機上滋事鬧事,甚至威脅航空安全的案例就有十余起。
在美國,干擾飛行機組是違反聯邦法律的罪名,最高可判監禁20年。我國盡管有相關法律規定,但執行時通常是以治安處罰處理,最高行政拘留15天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很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在法律還沒有完善的情形下,用誠信體系進行整治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由航空公司建立起“旅客黑名單”,乘客只要進入了這個黑名單,往后買機票、坐飛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旅客黑名單”制度完善之后,看還有誰敢隨便發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型新機場布局規劃應傾聽用戶聲音
- 下一篇:航空“黑名單”:如何才能“黑”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