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開放日”應常態化
當我們乘機出行時,每次都會和航空公司的服務人員接觸,或是空乘人員遞上的一杯飲料或熱水,或是在登機口禮節性的問候,抑或是在航班延誤后的不太愉快的對話,不管是心情愉悅的對話,還是面紅耳赤的“對峙”,都很倉促。即便是想對航空公司周到的服務心存謝意,來去匆匆,都只能簡單表達;當時與相關人員發生了爭執但事后明白是自己的錯想道個歉,可急著趕飛機,未必都有機會……我們與航空公司相交頗多,但是深交卻不夠。
最近,筆者注意到這樣一則新聞:近30名飛行愛好者帶著種種疑問和不解,參加國航舉辦的雷雨季節公眾開放日活動,體驗了飛機劇烈顛簸、客艙失壓、水上迫降以及應急撤離、跳滑梯等平常坐飛機時基本不會遇到的突發情況,學習了在突發狀況下如何使用氧氣面罩和救生衣、如何在機組人員的指導下緊急撤離等知識和技能。國航運控中心負責人就飛行愛好者們也提出了諸如“延誤時航空公司為何不能準確給出起飛信息?”“為什么在知道飛機不能馬上起飛的情況下,還要讓旅客提前登機在機艙內等待?”等問題,進行細致誠懇的解答。
和航空公司的專業人員面對面交流我們在乘機出行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需要專業人士科學解析的問題,更好地消除航空公司和旅客之間的誤解,這是我們雙方都希望的。航空公司主動局辦公眾開放日,這是一件雙贏的事,值得稱贊。實際上,近年來,多個部門的“開放日”活動越來越多,且收到了不少的成果。比如,每年的世界氣象日,全國各地的氣象部門均進行開放。不只如此,如果在平時,有一定數量的人提前預約,也可以進入到氣象局參觀、學習,與專業人員交流“天氣預報有時為什么不準”等問題。
筆者以為,航空公司面向旅客的開放日活動,應該常態化。盡管組織這樣的活動,航空公司要耗費不少人力等,但是從長遠來說是好事。特別是,如果開放日活動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這不僅減少雙方的誤解,而且將提升旅客的綜合素養和乘機出行的舒適度。因此,建議航空公司在舉行開放日活動時應該及時發布公告,廣而告之,以便更多的旅客參與其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延誤時要暢通維權渠道 減少非理性維權
- 下一篇:為民航優質服務提供更多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