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博弈方可解決新老航企的市場之爭
海灣三巨頭(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和卡塔爾航空)與歐洲一些航空公司為“公平”發生的爭執,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然而,現在美國三大航空公司似乎也在為同樣的問題與海灣三巨頭發生爭吵。很明顯,這種博弈與天空開放和各國間航空市場和諧發展的理念是相背離的。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前后,海灣地區航空公司的快速發展,不時引起歐美市場的惶恐。由于客源丟失,歐洲幾家航空公司和門戶樞紐機場更是想盡辦法阻撓海灣三巨頭進入歐洲市場。他們指責海灣三巨頭享受“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并要求歐盟“不應與他們簽訂雙邊運輸協定”。但是,歐洲航空市場隨后萎靡不振,雖然他們對海灣三巨頭的“侵蝕”表示強烈反對,但并沒有采取更多實質性的行動。
然而,在最近抵制海灣三巨頭的聲音再次沉渣泛起時,主角卻換成了美國三大航企(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美聯航)對陣海灣三巨頭。一時間,“公平之爭”口水戰烽煙再起,美國航企大有“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氣概。美國航企認為,一方面,海灣三巨頭的運力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球平均GDP增速的3倍之多,尤其是阿聯酋航空運營和訂購的空客A380飛機就達到了140架,這正是得益于政府補貼,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美國與阿聯酋、卡塔爾簽訂有天空開放協議,但雙方的航線利用明顯不對等,海灣三巨頭占有了絕大部分市場,低價推銷他們的產品,將航線連接亞洲,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美國三大航企的訴求,是阻止海灣三巨頭繼續在該市場上增加運力和新開航線。美國政府表示,對此事予以關注。當然,美國三大航企的幫襯者也不在少數。例如,芝加哥市市長就寫信給美國政府,表示海灣三巨頭實力增強,將導致芝加哥等城市航空市場的效益明顯降低,更多的美國人將失去工作機會。今年5月,荷蘭媒體也表示,該國將凍結海灣三巨頭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擴張航線。
但是,上述理由也引來了強烈的反對。海灣三巨頭指出,美國三大航企在15年間得到的“注資”和重組資金達到了715億美元。同時,他們不僅在美國“稱霸”,在全球市場上也堪稱巨無霸,還控制著三大航空聯盟。相反,新興的海灣航企發展起來并沒有任何特殊可言。英航也表示,政府補貼只不過是一種投資方式而已,在世界航空業內早已司空見慣。還有不少航企高管表示,運力增加不是以航線和客源眾寡為基礎的,而是他們有了更合適的機型。
實際上,美國三大航企與海灣三巨頭的爭議,反映了目前國際航空市場上出現的一個新問題,即新興航企以較低的成本快速擴張,嚴重影響了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老牌航企的利益。當然,也有人認為,市場競爭有利于促進市場的發展。但是,這種強力的對抗和碰撞方式,似乎背離了天空開放共同受益和國與國之間平等貿易的初衷。很明顯,這種兩敗俱傷的爭執模式對未來市場的和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說到底,這種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糾紛就是“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博弈論創始人納什認為,當兩個只追求自己利益的人博弈時,相互之間不會選擇合作,即使有合作也不會持久。相反,他們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最不利的結果。我們不難發現,盡管阿聯酋、卡塔爾與歐美各國簽訂了航空運輸協議,也都是實行天空開放的國家,但一旦相互利益發生碰撞,這種表面的合作就土崩瓦解,劇烈的紛爭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就“合作博弈”而言,應該有其積極的一面。例如,“袋鼠航線”上澳航、英航和阿航之間合作角色的轉換,正是一個“合作博弈”的事例,各方沒有出現巨大的沖突,反而是各有所得。應該說,這為解決新興航企和老牌航企之間的糾紛提供了最好的實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機艙氧氣面罩掉落不會用,誰之過?
- 下一篇:飛“無人機”要考駕照,是“審批癖”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