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登機遭拒乃航空服務服務之痛
19日,從南京到桂林旅游的28名殘疾人在桂林兩江機場被拒絕登機,引發一場混亂。下午3點多,原計劃12點多起飛的航班一直逗留了3個多小時,山東航空公司終于“松口”,允許這28名殘疾旅客登機,SC4728航班才起飛。(8月20日《現代快報》)
28名殘疾人登機,從開始遭拒到被允許登機,凸顯航空業的服務之痛。縱然,《殘疾人航空運輸辦法》對殘疾人登機有規定。但是,為啥開始要執行規定,滯留3個多小時又“松口”?執行規定豈能如此這般隨意?
近年來,在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了一些關于方便殘疾人乘坐飛機的建議。比如,建議在連續飛行3小時以上的飛機上設置機上輪椅,以備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上衛生間等需求時使用。然而,不少航空公司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除了限制殘疾人登機之外,似乎根本沒把服務放在心上。
而在國外,不少航空公司不僅不限制機上殘疾乘客的數量,還要為殘疾乘客提供方便其出行的硬件條件,如美國運輸部2009年就發布了《不歧視殘疾人的空中旅行規定》,足見他們的服務比我們做得好得多。目前,國內三大航空公司都有涉美航線,這些航線上的中國航空公司也都遵守這一規定,但不知為啥就不能“拿來”一點服務意識?
航空業是服務行業,旅客就是上帝。只有心中裝著旅客,航空業才有生存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28名殘疾人無端遭遇3個多小時滯留,既傷害了旅客尤其是殘疾旅客的心,又損害了航空公司和航空業的形象。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這是我國航空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