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賣面膜無罪,規范監管有理
“凌晨不調暗燈光、播通俗網絡歌曲、深夜機上賣面膜……”近日,福州網民“Raymond”通過海都微博反映稱,他搭乘的福州航空飛機讓他忍無可忍。對此,記者向福州航空求證,但福航并未正面答復。記者從多家航空公司了解到,福航有可能將逐步“低成本化”。(8月27日海峽都市報)
看了這個報道,筆者認為,如今是市場經濟,市場無處不在。飛機與火車、汽車等都是普通的交通工具,既然火車、汽車上都可以賣東西,飛機上賣東西有何不可?只是乘客一時不習慣、難適應。所以對其規范監管,把這種輔助服務做好才是正理。
其實,“飛機上賣面膜”應是航空公司自主經營權的伸展。航空市場競爭激烈,這是市場成熟的表現,航空公司搞“低成本化”,是為了守護利益“蛋糕”,多渠道創收便成為小航空公司一種補救措施。而且從國際上看,國泰航空、新加坡航空都有在飛機上銷售鐘表、男女士箱包、化妝品等的先例,只是福航飛機上賣面膜開創了國內的先例,乘客習慣也有一個過程,正如現在火車上賣東西再無乘客反感一樣。關鍵是相關單位出臺相應的制度規范監督其質量和價格,以及服務技巧——不影響乘客休息,規避矛盾,確保安全舒適地將乘客送達目的地。
“飛機上賣面膜”是一種新生事物,是航空公司的市場轉型的表現,無罪并有一定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期待它的規范和完善,逐漸獲得乘客的理解與支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空安全非小事 虛假信息“零容忍”
- 下一篇:“飛行模式”何時不再徒有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