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曼谷機場凸顯規則意識淡薄
幾段“中國游客大鬧曼谷機場”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想要樹立國人的文明形象,先需要我們自己在本土做一個文明的公民,學會依據規則、運用規則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利害沖突和利益矛盾。
5日,幾段“中國游客大鬧曼谷機場”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視頻中多名中國游客因飛機延誤在廊曼機場進行抗議。不少網友斥責游客“給中國人丟臉”,也有網友表示,“爭的不是錢,是一口氣,尊嚴!”
在事情沒有完全調查清楚前,似乎不宜簡單作出誰對誰錯的評價。任何沖突的發生,總有其客觀事實原因。本次事件中,原定下午5時50分起飛的航班延誤到了次日凌晨3時左右,如此漫長的延誤如果缺乏充分正當的解釋,自然容易引起乘客的不滿。目前看來,我們還缺乏對事件過程的詳細了解,例如機場和航空公司方面究竟如何應對的,有無網友所說的“強行驅趕中國游客”,是否“乘客在候機室等待期間遭到幾名穿制服的人扯衣領才發生沖突”,都需進一步調查。
但從游客“鬧”機場的客觀結果分析,這起事件與以往一樣,都勾起公眾對于國人素質的質疑。從亂扔垃圾、不排隊到航班上起沖突,在國人不文明行為的新聞清單上,可以列舉出許多鮮活的事例。同樣都會遇到航班延誤這種令人不悅的事情,為什么國人總是比外國人更易動怒?
現代人的文明程度,一定意義上體現為我們對于規則的認同,由此形成一種規則共識下的行為習慣,而不論身處國內國外都會依照規則行事。但這種文明的修養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公民教育和訓練。遺憾的是,隨著國人生活漸漸富裕,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在消費領域當“上帝”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但并未形成尊重規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即便遭遇不公,面對權益受損,也不懂得尋求文明規則的救濟渠道,反而充滿了“以暴制暴”,似乎只要有正當的理由,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維護“尊嚴”。
例如在此次事件中,面對航班晚點和機場處置可能存在的不當,原本可以以理據爭,通過規則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部分游客提出的波音747送回家、賠1000塊錢等訴求,并沒有具體明確的法律規則做根據,純粹是在維權沖動下提出的非理性要求。而一旦缺乏對規則的敬重和遵守,期求通過“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方式維權,在國際上就行不通,只會被視為是“野蠻人”的行徑。
說到底,文明與否不在于我們走出國門的表現,對規則的敬重根本上體現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從飛機上大打出手到大鬧機場,類似的沖突事件在國內也并不鮮見,為什么發生在國外就更受輿論關注?反思過后應該明白,想要樹立國人的文明形象,先需要我們自己在本土做一個文明的公民,學會依據規則、運用規則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利害沖突和利益矛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