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否再建機場 專家各有說法
8月21日,深圳市泛珠三角創新發展研究院鄧耀慶在南都發布的關于建議深圳建第二機場的觀點引起讀者關注。深圳新建第二機場到底有無必要?其他專家又是如何看待?昨日,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鄭天祥認為,新建第二機場這個想法,有一定的創新性,但是根據當前深圳、廣州、香港三地城市的客流狀況分析,將來深圳機場的客流將主要依靠城市居民的需求,而這能否讓新建機場吃得飽,仍需要仔細測算比對。
仍需要仔細測算比對
鄭天祥稱,目前香港的年客流量為6000萬,廣州機場的年客流量約5000萬,而深圳機場的近3000萬。香港機場的優勢在于國際客流的中轉,而廣州的優勢在于國內航線。深圳的機場在國際方面不如香港,在國內航線方面不如廣州。因此深圳機場要想形成自己的優勢,除了建設深中大橋等一些重大基礎設施等方式,主要還是通過城市自身的發展,即靠深圳常住人口的出行來實現客流的增加。而根據當前深圳人口總量的測算,一年3000萬人次的年客流量,相當于深圳人一年出行2次。但實際上,深圳很多外來人口,并沒有坐飛機的能力。
“如果從人均G D P來測算,除非像香港那樣人均達到3萬美元,才可能實現客流量從3000萬達到現在香港機場6000萬的水平。這些數字都關系到是否需要建設第二機場。應該說,如果能夠實現,則建設第二機場顯得很必要。而這種增長,在10年能否實現呢?”鄭天祥認為需要仔細評估。而就目前來看,要實現3000萬到6000萬翻一番的增長,比1000萬-2000萬翻一番增長難度要大很多。
建議與香港合建第二機場
還未投入使用的深圳T 3航站樓的目標設計為2020年,旅客吞吐量為4500萬人次。而2012年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經接近3000萬。7年后,T3再度發生飽和,深圳寶安機場一個機場不夠用。
香港機場早已超越20多年前所規劃的客貨吞吐能力。而擴建、增建第三條跑道需投資1362億元港元,有投資大、周期長等問題。香港和深圳可就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聯合建第二機場。
——— 鄧耀慶
PK
高鐵未必帶來民航客流
而對于廈深高鐵會否將惠州、潮汕地區的客流帶到深圳從而使得民航業客流大幅度增長,鄭天祥也存有不同意見,認為實際上高鐵和民航在500-800公里的距離內,高鐵其實比飛機更具競爭優勢。人們可能就只坐高鐵,不會坐飛機了。加上其實廈深高鐵沿線的一些城市也會建設自己的機場,比如惠州也將建機場,因此廈深沿線的客流未必就能帶來深圳民航客流量的增長。
建議選址坪山
深圳機場被香港機場、廣州機場南北夾擊,特別是與香港機場只有20多公里,西邊又有澳門和珠海機場,空域矛盾大。廈深高鐵今年底將通車,如果選址坪山建設第二機場,將令“第二機場+廈深高鐵”具有了很大的可行性。
——— 鄧耀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戰略性虧損下的南航A380
- 下一篇:“京滬72小時”緣何“掘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