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航班”賦予中秋更多新意
又到中秋團圓夜,今年如何享受只有兩天的短暫假期讓不少人犯難。記者了解到,結合中秋主題推出的“賞月航班”“中秋夜航”挺受追捧。此外,進入9月,各地水產、農作物進入豐收期,生態農家樂也迎來秋后第一個入住高峰。(9月13日《南京晨報》)
所謂的“賞月航班”,并不是航空公司為了乘客欣賞月亮而專門推出的航班,而是恰逢中秋節這天,很多旅客特意選擇乘坐航班出行,而且盡量選擇靠窗的位置,以便自己欣賞到中秋明月,于是也就有了“賞月航班”的說法。月亮是中秋節的核心要素,賞月是中秋的傳統,數千年前的古人中秋佳節要賞月,我們現在過中秋也要賞月,只不過在賞月的方式上,古今已然大為不同。
表面看上去,坐在飛機上觀賞中秋的月亮,是一種很“高大上”的賞月方式,也是古人所無法想象的,但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一種換了方式的賞月傳統的回歸而已。隨著人類科技的迅猛發展,盡管人類已經能夠成功登月,和月亮實現了零距離接觸,但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我們和月亮之間的距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了。
就以最該親近月亮的中秋節為例,捫心自問,中秋年年過,但我們已經有多少年沒有真正抬頭看看頭頂的月亮了?中秋節的晚上,多數人不是在電視機前各種各樣的中秋晚會中度過,就是和親朋好友在飯店酒樓的觥籌交錯中度過,醉眼迷離中,即便偶爾抬頭看見窗外的月亮,也已然不是古人眼中的那輪中秋月。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那些乘坐“賞月航班”賞月的人,是出于浪漫,還是出于好奇,至少他們都把月亮放在了心里,也把中秋的傳統過法放在了心里。
其實對于任何一個傳統節日來說,千百年來不變的是精神內核,比如中秋的團圓、清明的悼念、春節的親情等等,但是在過法上卻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的。這些傳統節日過法上的變化,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與時俱進的推陳出新,可以賦予傳統節日以新的時代內涵,可以增加這些傳統節日對現代人的魅力和吸引力。
外國的月亮未必比中國的圓,但飛機上看到的月亮,肯定比地面上看到的月亮更大更圓。對乘坐飛機高空賞月者來說,這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是傳統中秋節的一種新過法,但畢竟有機會高空賞月者只是少數,那么我們也完全可以把“更大更圓”的中秋月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分享,既然現在流行曬朋友圈,就把我們拍攝到的月亮的照片,自己高空賞月的體會發到朋友圈,也讓其他人看看這不一樣的月亮,感受一下不一樣的中秋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機場需要智能馬桶壯門面嗎?
- 下一篇:機票“限折令”為何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