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空服務不能只在收費上“跑步前進”
“想舒服點,沒想到航空公司收‘伸腿費了’”近日前往多倫多的郭小姐抱怨稱,她像以往一樣提前趕到機場,打算選緊急出口位置,以讓長途旅行舒服點,卻被告知需要再付500元的選座費。記者了解到,各大航空公司出發至國外遠程航線普遍實行付費選座,國航、海航等公司甚至開始在國內一些航線推廣,而東航也不排除以后在國內航線推行的可能。(10月12日《新聞晨報》)
想舒服點就“伸伸腿”,不過在航班上這卻要付出相應的費用。從收費的理由上講,越是營松和舒服的座位,越應付出更高的代價,這跟把航班分為頭等倉和經濟倉如出一轍。飛機上座位的不同,其舒適度也迥然各異,個體的體驗與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別。基于服務細分化和舒服差異化的角度,進行附加收費符合商業規范,也能最大化為航空公司帶來贏利。
銀行有VIP,飛機有“伸腿費”,這些都足可以理解。更何況這并非收費方面的中國特色,而屬于國際慣例,諸如新加坡航空、漢莎航空、美聯航、美國航空在內的國際化航空公司,已然先行一步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同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病房一樣,服務的層級不同收費的標準也一樣,這種模式符合商業規則,并無可指摘之處。畢竟航空公司屬于商業機構,無法像公共服務那樣做到均等化,國內航空公司收“伸腿費”,對接了商業發展的趨勢,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贏利空間,對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和多元化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選項。
價格的最終決定于供需關系,然而其先決條件是市場充分競爭,而且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嚴格的保護。若是供需之間地位不平等,強弱過于分明,那么這種收費附加就完全可能淪為變相漲價。比如當基礎資源被附加收費資源過度擠占時,就會導致消費者被動選擇而承擔額外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包括優先登機、行李托運、餐食等項目附加收費,若服務配套沒有跟上,質量無以滿足消費預期,那么必然會引發旅客反感,并最終導致各種消費糾紛和爭議的產生。
消費者對國內航空公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航班問題;行李運輸差錯;預訂、票務與登機;退款;超售;旅客服務等。前不久,北京電視臺主持人春妮在微博上曝出自己遭野蠻托運的名牌行李箱,使得這一問題再度被公眾所熱議,也足以看出航空服務依然存在諸多未能解決的頑疾。相比于國外航空公司而言,國內航空業在服務上存在著極大的差距,一系列的乘客搶占跑道和打砸柜臺的維權行為,都足以說明問題。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基礎服務都難以做到讓人滿意,那么附加收費會嚴重名不副實,并讓人有“高價低服務”的擔憂,這也是附加收費無以獲得公眾認可的原因。
航空“伸腿費”可收,服務也應“國際化”,不能在收費上“跑步前進”,與國際很快就能實現接軌,而在服務上卻慢如蝸牛而依舊處于中國特色,讓消費者權利無以做到“免受傷害”,那么實現收費的附加和附加服務,就很難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并獲得積極的支持。因而,解決了基礎性的服務質量和態度問題之后,進行附加才會更有市場保障,否則本末倒置就可能事與愿違,并由此滋生出新的亂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付費選座,民航不能唯利是圖
- 下一篇:航班“付費選座”是“變相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