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航空升溫仍難盈利 呼吁補貼標準再定位
“雖然這兩年支線航空需求增長很快,民航局和地方政府也有一些資金補貼,但我們距離盈利還有一段距離,主要是各種成本分攤下來仍太高,而定價也被嚴格限制。”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民航支線航空論壇2013”期間,幸福航空總經理周慶升的這番話,道出了目前國內運營支線的航空公司面臨的尷尬。雖然與吞吐量增幅逐年下降的干線繁忙機場相比,支線航空市場在逐步升溫,但從事支線航空運營的企業要想獲得盈利,依然不容易。
支線航空一般指運營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干航線,使用的飛機一般是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
由中航工業控股、東航參股成立的幸福航空,就是國內支線航空公司的典型代表。自2009年正式開航到如今發展到7架機隊規模,公司所用的全部是國產支線飛機新舟60。與幸福航空一樣純粹運營支線飛行的,只有2006年開飛的華夏航空,公司這兩年才勉強取得微利,但運營狀況依然艱難。
“在美國,支線飛機的機隊規模占據40%,航班量更是占據50%,而我國還是以干線飛行為主,支線飛機不到運輸隊總規模的9%,支線航空運輸量占總運輸量不足3%,很多西部及偏遠地區根本沒人飛,即使建設了機場,也沒有合適的飛機。”華夏航空一位管理層對《第一財經 (微博) 日報》表示,目前,我國的支線飛機只有181架,而美國則擁有2000多架。
此外,由于座位數少,飛行距離短,而支線飛機的飛行員、機務、航油成本、起降費等在國內都與干線飛機無異,因此平均分攤到每個座位上就會比干線飛機的成本高很多。
在昨天舉行的論壇上,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透露,民航局正在進行相關政策研究,放開支線航空的定價權,由航空公司自主定價,與此同時,局方也會繼續實施支線航空補貼政策,“過去五年,民航局在安排支線航空的補貼資金上已經超過50億元。”
“每年10個億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還是大多被傳統的大型航空公司拿走了。”上述支線航空公司中的一位管理層直言。
本月初民航局公布的《關于2013年支線航空補貼預算方案的公示》顯示,今年將斥資4.3346億元補貼21家航空公司。而在獲得補貼的航空公司中,獲得1.1066億元最多補貼的是東方航空,其次是南方航空、海航旗下的天津航空和中國國航,而純粹運營支線航線的幸福航空和華夏航空,只分別獲得補貼540萬元和721萬元。
盡管我國的支線航空運營阻力重重,但仍有航企愿意繼續“吃螃蟹”,因為地方政府愿意為此掏出“真金白銀”。
奧凱航空黨委書記劉捷音向透露,公司正在向民航局申請成立獨立的支線航空,爭取明年能夠運營,并計劃引進戰略投資者。
對于此時要剝離人員和飛機成立獨立的支線航空公司,劉捷音指出,主要是干支線的運營模式完全不同,單獨成立支線航空,也是看好未來這一市場,并且便于引進戰略投資者。
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司都有意投資奧凱的支線航空,尤其是地方政府,一直希望通過投資航企開辟更多區內航線。目前,通過與黑龍江省政府及周邊機場的合作,獲得一定的資金補貼支持,奧凱航空在黑龍江的支線網絡運營基本能夠獲得盈利。
而幸福航空總經理周慶升也對記者透露,公司正在與合肥市政府探討合資成立合肥航空,預計很快會向民航局遞交籌建申請。
“我們開通支線航線,一般都會與各地政府探討保底與定額補貼政策。”海航旗下天津航空副總裁胡建峰告訴記者,不過,盡管很多支線航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能夠保證盈虧平衡,但如果沒有干線網絡的銜接支撐,支線航線依然無法取得更好的運營效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從韓亞空難事故客機乘客構成看樞紐機場的競爭
- 下一篇:監控失靈 機場丟行李 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