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觀察:“機上產子”風不可助長
近日,一名臺灣孕婦疑為幫孩子取得美國國籍而隱匿懷孕周數乘機,并在飛機上產子的消息引發熱議。機上產子,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隨便在網上搜索,會發現國內航空公司幫助孕婦機上生產的新聞也時有報道。盡管報道基本都是機組人員及時相助、母子平安的溫馨畫面,但是筆者仍然認為,機上生產有風險,孕婦乘機須謹慎。
為什么孕婦乘機要謹慎?因為“準媽媽”的免疫功能較弱,抗外界干擾能力相對較差,而客艙里氧氣少、氣壓低的特殊環境及飛機起飛、降落過程中產生的大氣壓差,也增大了“準媽媽”出現早產甚至流產等意外情況的可能性。而一旦“準媽媽”在機上早產,也將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比如飛機上缺乏專業的產科醫生和醫護人員,僅有受過相關助產培訓的機組人員,缺乏專業配套的助產設備,萬一出現孕婦產傷和大出血、嬰兒被感染等情況,如果處理不當,后果可能不堪設想。另外,當發生機上“準媽媽”即將生產的突發事件時,航班可能需要返航或者備降,將影響本航班和其他航班的正常運行,也會影響機上其他旅客的行程。
看到這兒,估計很多“準媽媽”們不高興了:機上生產,“準媽媽”也不想啊。那如何才能盡量避免在乘機時出現早產、流產等意外情況?那就是要遵醫囑和遵守航空公司的孕婦乘機規定。不管是懷孕多久的“準媽媽”,如果有乘坐飛機的需求,在出行前最好咨詢一下專業的婦產科醫生,在確保無流產、早產的風險后再搭乘飛機。這既是對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其他旅客和航空公司的負責。另外,按照《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第十章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成人陪伴兒童、病殘旅客、孕婦、盲人、聾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運人規定的條件下經承運人預先同意并在必要時作出安排后方予載運”。因此,“準媽媽”們一定要先了解所乘坐航空公司的各種運輸規定。不過,國內各航空公司對孕婦乘機的運輸規定大同小異,大致如下:懷孕32周或不足32周的孕婦乘機,除醫生診斷不適宜乘機外,均可正常乘機。孕期在32周~36周的孕婦在乘機7天前開具適宜乘機的醫生《診斷證明書》后可乘坐飛機。懷孕超過36周(含)的孕婦,不允許乘坐飛機。事實上,孕婦在懷孕前三個月容易發生流產,因此也并不建議懷孕不足12周的孕婦乘坐飛機。
要避免機上生產意外情況的發生,除了孕婦自身注意在出行前咨詢醫生外,航空公司也應該有所作為。首先,應該加大對于孕婦乘機相關規定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向公眾宣傳,呼吁公眾遵守相關乘機規定。
其次,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少孕婦也會選擇在網上購票、值機、選座等。因此,為避免一些“準媽媽”由于無知而懷著僥幸心理或者有意隱瞞懷孕周數,在地面服務環節,地服人員應該核實孕婦懷孕周數和身體情況,及時勸說不適合乘機的“準媽媽”放棄乘機。
最后,當機組人員發現航班上有孕婦時,應該及時了解孕婦相關情況,并給予其更多的照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一旦孕婦有所不適,機組人員應及時進行處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需各方協力
- 下一篇:“9元機票”是對高鐵出行的別樣認可